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贾平凹:安抚灵魂的书,才是最紧要的好书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13日16:49 来源:西安晚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贾平凹为读者签名 记者 尚洪涛 摄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著名作家贾平凹呼吁全社会重视读书,爱上读书。昨日下午,阅读中国·书香社会——“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在西安开幕,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读书社也同时成立。

  一个人读书,能让心灵安静;一群人读书,能让思想产生光芒;一个民族去读书,也必将使这个民族走向文明与进步。作家贾平凹以读书人的担当,向社 会发起读书的号召,就是在用一种行动的力量让每一个读书人拥有使命感、责任感,影响身边的人。昨日的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发起,陕西 省作家协会、陕西日报社、太白文艺出版社、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李勇、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 副主席蒋惠莉、陕西日报社社长张仁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以及全国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周明、李星、雷珍民、王西京、红孩、雷涛、吴克敬、谢有顺、 张培合等5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昨日,诸多朗诵家还在现场分享了贾平凹、钱钟书等人的诗歌与文章,号召读书是最美的时尚。陈彦对这样呼吁社会阅读的公益活动寄予厚望,他表示: “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将文艺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之中,让文艺作品远离铜臭味,远离假大空,贴近人心,服务群众。这次活动就是文艺工作者走近生 活、走近群众的开始,以名家引导读书的方式,在全国首推‘阅读中国·书香社会’,让广大群众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受感染、受熏陶。让‘阅读中国·书香社会’ 的脚步,从陕西先行,走向全国。”

  著名作家周明表示,咱们陕西就是历史文化深厚,来了这么多各界朋友,说明作家贾平凹的吸引力很大,他提出这样的倡议,举办这样一个活动非常有意 义。我相信,读书会使人变得智慧和富有。也许若干年之后的今天,也会成为一个关于读书的纪念日。“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 望的民族。”文化学者张培合表示:“我们国家阅读力太低,网吧、饭店里人山人海,阅览室、图书馆里寥若晨星,这是很大的反差。习总书记曾说阅读能给人带来 浩然正气。尽孝、行善、担责、感恩,这是儒家思想给我带来最大的阅读感悟,让我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平静淡定的情怀。”

  作家们这一生,整日伏案写作,笔尖流淌出洋洋洒洒数百万字供读者们阅读、体会。这群写大部头给别人看的人们,自己怎样读书?读书在他们生命中的 意义和分量又如何计算?昨日,贾平凹、谢有顺两位一南一北不同地域文化造就的作家、才子,分别讲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令人无限感慨。

  贾平凹:传授读书上瘾的方法

  说起读书的必要性,也许很多人都能谈上那么几条,可却没几人拥有完整的读书时间和习惯。贾平凹剖析起现代中国社会的这种怪现象,家长一面让孩子读书,一面自己将读书堪称负担,找种种借口远离书本。

  “几乎所有家庭,没有谁不让孩子读书,不去催促自己孩子多读书。但是成年人从学校一毕业,却忙于工作和交际,并不去挤时间读书。一种人是认为步 入社会读不读书无所谓了,第二种是确实时间少,这两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贾平凹觉得,想做的事情,总会有一万个理由催促自己去做,读书就在于想不想读, 不是去硬读,而是要将读书变成自己的需要。贾平凹呼吁,每个人每年读上十本书。“比如,可以在案头、在卫生间放十几本书,只要坚持两年就成为习惯,慢慢读 书就上瘾了,会成为生命形态的一部分。”

  即便是现代社会的读书人,在贾平凹眼中似乎也缺少了一些灵气。这几年,贾平凹留心观察过许多人家的书架,对现代人读书的质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大家都是生活类、知识类书丰富,比如说在大多数家庭看到的都是理财、烹饪、职场、励志类的图书,非常缺乏安抚灵魂的书,其实这才是最紧要的好书,会让我 们的痛苦、烦恼、疾病、浮躁和紧张都得到消除。其实,读书会长久滋养自己,滋养子孙后代。在目前的社会,要使你和你的家庭生活好起来,事业做大做强,那就 读书吧,培养读书的习惯”。读书使人进步,使社会进步,这是灵验的,像神一样灵验!

  谢有顺:读书能走近高贵灵魂

  知名作家谢有顺来自农村,经历过书籍最匮乏的年代。尽管他的母亲是文盲,但母亲对书和知识的渴求全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读书也成为他早年逃避繁 重农活的唯一借口。“母亲不识字,根本无法了解我读的是偏门杂书还是课本,我可以逃掉割草、喂牲口,但我后来确实受益于此,哪怕是杂书,阅读也让我变得有 见识,给人生带来欣慰”。

  在谢有顺看来,读书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会生活的丰富。因为生活的宽度广度,延展的界限,决定着人生的质量。读一本书,似乎令自己经历了别 人的人生,感受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体验,当把许多种人生叠加之后,自己也会变得有厚度,就显得比人家活得更多,更超越了,而不再局限于互相去比活得好还是不 好。

  “我借着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狭窄的人生得到拓展,跟书中高贵的灵魂对话。许多人逝世了,只要著作在,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似乎还活着,我们就有对 话有交流,甚至能倾听他们对我的教诲。”谢有顺觉得,在书中能遇见一个个生动高贵的灵魂,再借着他的文字进入他的内心,享受他的人生和智慧。“这是一条便 捷的路,再没有一条路,能如此不费成本地去接近更真实的写书者。比如我就通过阅读,了解到更加真实的贾平凹,在书里跟他的灵魂相遇,跟他的人生似乎也有了 交集。” 记者职茵 实习生郑一铭

  记者职茵 实习生郑一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