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汪守德: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23日09:25 来源:人民日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是由战争与和平两个部分组成的。在有文字记载的8000多年历史中,真正没有硝烟的和平岁月只占很小一部分,战争这个令人畏惧的梦魇,自古以来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长期笼罩着整个人类。

  我们所了解的战争,无论历时长短,还是空间宽窄,总是以暴力的面貌呈现于世。或在无尽泼洒与燃烧的血与火之中,催生政治的更迭,改变国家的版图;或有应时而起、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建立千古铭记的宏图大业;或有暴虐无道、轻启战端的人,不可避免地走向罪恶昭彰的覆灭。

  不论何种形式,战争所造成的极大破坏力,以及对人的摧残,都是今天生活在和平之中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在数不清的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岁月中,我们曾经被侵略、被凌辱、被杀戮,仅以近现代为例,屡屡遭受列强肆虐、军阀混战,中华民族被动挨打、血流漂橹,美丽江山尸横遍野、万户萧疏的往事不堪回首。从沧桑历史走来的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最能深刻理解战争与和平的深意。因而,珍惜和平,警惕战争,让我们的家园天空更蓝、河海更清,人民享受更加长久的幸福,是我们永恒的祈祷与追求。

  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纷繁驳杂、不断变化的世界。小规模的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一些大国恃强凌弱的情况时有发生,恐怖势力的威胁让人担忧。世界依旧充满着各种力量或明或暗的博弈与斗争;企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惜为之大动干戈的还大有人在。对于这种种冲动与野心,倘若不坚决予以扼制,世界可能会重陷于苦难的泥淖。

  但和平不是免费的午餐,也不是强者仁慈的馈赠,和平的获得往往依赖于自身的力量与意志,有时甚至必须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实现,这既是悖论又是真理。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度热爱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民族。近几十年,中国拥有了和平建设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政治局势的演变,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民通过浴血战争换来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无不显示出国家与民族意志的坚定、实力的增强、刀锋的凌利,我们的前辈打出了一片让今人安享的太平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胼手胝足埋头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没有英雄儿女前仆后继的浴血之战,要想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形象,要想获得持久的和平,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到了今日,由于享受了太久的和平,有的人开始失去应有的方向感和判断力,开始认不清我们眼前这份和平从何而来,整日沉醉于歌舞戏谑的生活之中,意志消沉,居安忘危,这样的精神状态令人担忧。

  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它深刻地告诫我们,如果向往和平,就必须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今天的中国虽然经济日见强盛,生活日见富足,但砥砺意志、磨练本领,一日不可懈怠。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是捍卫和平的根本途径,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

  战争是国之大事。一个心胸广大、修文尚武,又不恃强凌弱、狂妄自大的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来说,战争永远不是首选,偃甲销戈,铸剑为犁,是我们永远的梦想。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如若遇到不可预料或突然而至的严峻局面,特别是当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受到挑战的时候,不管是蛮横的强大对手,还是流氓式的无耻纠缠,我国军民都决不会畏惧与屈服,必然会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以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与英雄气概,同一切敢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富足,为了我们永远希求的和平,我们时刻需要紧握手中的钢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