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经过深入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对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批评家有自己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需要文艺,同样文艺也需要人民,文艺家必须做到身入、情入、心入才能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 务的职责。那么,批评家作为离文学现场最近的特殊读者,他们面对着众多的基层作者、文学新人、文学爱好者,他们的批评是植根于文学一线的批评,是面对现实 的、动态的文学场景,面对最需要文学批评的新人新作而发出的真诚声音,批评必须是批评家全部文学激情和灵感的表达,它以最快速的甄别、最真诚的表达、最性 情的文字对当下文学进行判断。
那么,批评家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批评职责,更好地服务于作家、服务于整个文学事业?我们怎样才能做合格的批评家呢?
首先,批评家必须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固然重要,它是评论的武器,但是生活的舞台与之相比更广阔、 更自由,更能提供遐思的空间。我觉得,批评不是一个完全书斋化的生活,而是对批评家人格全方位的考量。面对广阔的社会生活,批评家必须将“身与心”真正地 深入生活,而不是二者“脱节”。必须将自己交付给天空、大地、河流、山川,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悦耳的声音、品尝甘甜的泉水,体会民间的泥土气息和滋味, 平民百姓、世俗人家、歌哭歌笑,生老病死、日出日落。生活的一幕幕画卷为我们的批评家提供了新鲜的文学经验,深深地触动批评家的感性神经,这对理解文学创 作的过程、作家的情感体验,积累了丰厚的根基。
其次,批评家学养的积累必不可少,这是做好批评的重要武器。批评虽有其自身的属性,但它终究还是文学大范畴中的一员,它的对象不是直接的生活现 实,而是再现这些生活现实的文学作品,这就注定它不会逾越文学性而凭空成为一门技艺,一门人人都可以操持的技艺。批评家要有相当的文学感悟能力,感性思维 神经的发达,首先就在情感上获得文学作品的灵魂,然后才能进入理性思维观照下的逻辑判断与审视,还需要多年的学养积淀,职业敏感的培育,相当程度的洞察 力,反复的打磨提升,才能担当起这样的角色,所以,批评家必须在学养上下大的功夫,才能真正解读文学作品的真谛,给作家、给读者、给整个文学一定的启迪, 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批评家的批评对象不仅是被视为经典的案头的文学作品,而是最广大的作者群,活生生的作家作品,是生活的前沿,是文学最初的萌芽。这些 作家可能有的已声名鹊起,可能有的依然默默无闻,但是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的人生体验,是内心激荡后的文字表达,表达了作为一个独特 的“人”的风骨气蕴。而作为批评家,所要做的工作便是捕捉到这个“人”的精神内核,以一种宽广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正义与道义的担当者、代言者身份,去不断地 打捞蕴藏于内的精神内核,用第一手的感悟,用自我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然后以内在的情感逻辑使之条理化,并用富于激情的文字将其中的美感表达出 来,并在文学史的大参照系内给予公允恰当的评价和切中肯綮的弱点分析。而这一切,都需要学养的提升来实现。
最后,批评家应该在个人的涵养、修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上做出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作家的自我修为、胸怀和苦练内功的重要 性。当下文艺面临着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批评家可以大展才华的时代。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新的大众传媒崛起、文学创作的多元、商业化的竞争,给文学批 评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批评家必须积极地应对全新的挑战,充实自我,开拓新思路、把握新方向,其敬业与奉献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我认为,面对现实生 活,批评家只有俯下身去,远离浮躁,坚守原则,做对得起良心的批评家,才能在人格、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上成为知识分子的表率。批评不是可交换的商品,是心 灵真诚地发声,是对生活的深度解读,是批评家尊严的象征,不可亵渎。
批评家只有真正地深入生活,同生活携手,保持知识分子独立之人格,维护人类自由之精神,尊重文学艺术规律,满怀激情,坚守理性,做合格的批评家,才能创造批评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