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林森:目光的笼罩

//m.zimplifyit.com 2015年06月15日07: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林 森

  高中时,在县城读书,我经常会跑到一位朋友家住。那房子过于宽敞,说话有回音,但房间里杂乱的摆设告诉我,这是真正的农民的房子。朋友的父母一直务农,怎么有钱在县城边上盖起一栋那么大的两层楼?后来才知道,那是朋友晚年从台湾归来的曾祖父带回来的钱,房子盖好两年,1997年,曾祖父就过世了。我开始注意到房子里挂着的那张遗像,注意到那闪烁如火又饱含万千言语的目光。朋友的曾祖父在海南岛解放前跟他的哥哥一起到了台湾,他哥哥是黄埔二期的毕业生,曾在国民党内担任要职,上世纪70年代过世。这两兄弟的相片上,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军人脸上特有的坚毅和忧虑。

  那张遗像给我印象太深,在朋友家住的那些夜晚,我总会想得很多,夜风吹来后院的番石榴花香,让我陷入某种难以说清的情绪之中。当时我并没有想到,没过去几年,我会书写下那些夜晚所感知到的种种。我和朋友一起摆弄过他曾祖父带回来的邮票、书信和手稿,并整理过他收集的一些民歌,但没有阅读他那些用小楷写就的地方史。

  数十年的隔绝之后,彼此重新开始了解,这并不容易,历史所造成的分离和破碎,不是轻易能弥合的。开始写这小说时,最先涌动的是海潮般的孤独感——那张遗像中笼罩的目光最显得孤独,朋友的曾祖父算是落叶归根了,可是,离家几十年之后,“归来”真的是“归来”吗?他是否会在已全然陌生的村子里感觉到世事的悲凉?他带回积蓄,盖起这么一栋房子,就能消解掉那么多年的愧疚与悲痛吗?儿孙在新房里说着回音缭绕的话语时,他是不是会更显沉默?……这种种说不清的问题,最后都纠结在了《暖若春风》里,在这部小说中,我并没有很直面地描写,可那老者的目光,笼罩了整个小说的人和事。

  这小说在我27岁的时候完成,由于因缘未到,一直没机会发表和出版,我想起时就翻出来,顺手做一些修订与更正。以现在的目光去看,我知道其中的问题在哪,也知道哪些是惟有那个年纪的我才写得出来的。在这小说中,我并没有直面历史,我所面对的,或者说我有能力去面对的,仅仅是大历史过去之后,废墟般的现实。在这小说中,历史是草蛇灰线的存在,又是我们永难抵达的幻境。

  2012年,这小说完成3年之后,我有机会去台湾,有机会和台湾的海南同乡见面。和当年那些老兵推杯换盏之时,我问起朋友的曾祖父和他的哥哥。那些老者对朋友的曾祖父没有印象,而对曾祖父的哥哥,很多人仍记得,但也仅仅是记得而已,到底做过什么事,已经随风而逝。我举起酒杯,给自己狠狠地灌:历史翻过去了,剩下什么?

  当我重新翻开这部小说,仍旧是那双寓意不明的目光,让我难以忘怀。直到今日,我也看不清那目光到底要告诉我什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