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音乐通过其自身独有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质,全面生动地反映出华夏儿女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追梦历程,并作为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宣传、塑造中国梦价值理念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音乐应该以何种表现形式与文 化价值观展示中国梦,才能为广大群众所青睐,在文化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向全世界传达中国梦的内涵,正是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群众是艺术的欣赏者与评判者,只有将音乐之美与人民满意相结合,中国音乐才能完成自身的良性循环
音乐市场要逐步培养和完善,听众也需要加以引导,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艺术性较强的音乐作品,群众接受起来也有一个认识与熟悉的过程。音 乐家不能只关心粉丝和版税,更要看重作品对群众心理的影响,浸润人民的心灵,凝聚各方力量,用音乐的形式,讴歌中国梦、阐释中国梦、唱响中国梦,激励人们 积极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2014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集中宣传推 广活动,首批遴选出的20首歌曲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当年底,30首第二批遴选出的歌曲再度新鲜出炉,为用音乐手段传播、表达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与美好愿景 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在人民群众音乐审美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音乐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引来世界乐坛的广泛关注,外国音乐公司纷纷来中国开发合作项目,音乐创作也更 多考虑中国市场需求,贴近中国听众,推广中国音乐。《中国好声音》就是源于荷兰的音乐广播电视节目《荷兰之声》,一度成为我国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典 范。随后,中央电视台推出原创音乐节目《中国好歌曲》,自主研发新节目模式,首次聚焦原创作品,让音乐创作人成为主角,由传统的“造星”向“造曲”模式转 型,推动新生代创作力量,重塑中国音乐的生命力与原创精神。
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开放的中国音乐市场正经历着大浪淘沙的发展转型,通过音乐制作实现着“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等多重价值观的激烈角 逐。互联网时代,不仅使音乐传播速度加倍,也对音乐表现技法、美学观念、制作手段等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新的音乐技法作用于中国梦的宣传阐释,创作 出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被年轻一代接受并喜爱的作品,更成为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中国音乐应从创作内容、数字化转型、投融资、传播推广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国际化转型,这也是新的时代所赋予音乐中国梦的精神内涵
早在五四运动之际,蔡元培先生在北大音乐研究会的演说中即高瞻远瞩地提出:“所望在会诸君,知音乐为一种助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乐理, 而养成创造新谱之人才,采西乐之特长,以补中乐之缺点,而使之以时进步,庶不负建设此会之初意也。”在《整理国乐案》中,他再度重申这一观点:“果能及时 整理,将我国高尚乐舞,从新发扬而张大之,必能在世界音乐史上,占一重要地位。且今专制推翻,民国成立,凡百设施,首重培养固有道德,振兴民族精神。”
抗战期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总结左翼音乐创作实践和文艺民族形式讨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加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成为老百姓的东 西”,走音乐民族化之路。对于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他认为与发扬民族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研究世界各国的民族形式是必要的,尤其是他们的乐理及前进的思想, 可以帮助我们发扬本国的民族形式”,他这样描绘音乐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中国音乐有长远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供我们利用,有伟大的民族气魄,有丰富的宝贵的民 歌小调及旧形式的参考材料和现代抗战的新颖题材,并且有无数的、优秀的、聪明的、刻苦耐劳的人才。如果认清了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就必然地可以建立 起中国新音乐。让我们在抗战艰苦过程中来锻炼出我们的新音乐吧,让我们更自由地歌唱新中国吧!”
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音乐中国梦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吕骥、李凌、马可、吴晓邦等关于乐舞艺术民族化的理论研讨,以及刘炽、李 劫夫、施光南、印青、徐沛东、孟庆云等的创作实践,以宏阔的理论视野和多样的音乐作品,不仅为音乐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马克思艺术理论中国化 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成果。
纵观百年中国音乐人的追梦历程,不难看出,音乐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单纯地产生中国民族新音乐,让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还涉及民 族音乐的国际化发展与转型,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语境中产生既有民族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民族新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 本条件在于其亟须从民族国家音乐提升为国际化音乐,从创作内容、数字化转型、投融资、传播推广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国际化转型,这也是新的时代 所赋予音乐中国梦的精神内涵。
18世纪的欧洲曾掀起过一场“中国文化热”,中国音乐也顺势走出国门,被西方作曲家有机地融入到创作之中。从表面上看,中国音乐元素似乎在世界 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与认同,甚至为西方晚期浪漫主义、印象派乃至现代派音乐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容忽视的是,西方音乐家用中国音乐元素传达的却 是“欧洲梦”“美国梦”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对中国音乐也仅是抱有一种猎奇取巧的心态。
甘地有言,“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能尽情吹到我的家园,但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而在当前的音乐生活中,“买奖镀金”、“娱乐至死”、 “综艺选秀”等所谓“与国际接轨”的现象丛生,更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原创音乐的尴尬处境及其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使音乐形式更为草根,表面上是贴近 群众,实质上衍生出媚俗迎合的弊病,甚至大有超越对品质与原创的坚守之势,于是产生出各类神曲亦不足为奇。
中国音乐要顺应时代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以接地气的平和心态、多样的艺术形式传达出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理想
首先应全景式展现百年中国音乐人的追梦历程,总结其精神内涵与发展规律。音乐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现 实,结合当前音乐实践,积极探索音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理论总结,提供实践经验。在传播与表达 上,要注意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的辩证关系,以接地气的平和心态,传达出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理想。如《我的要求不算高》以民谣的形式,融入Rap等现代音乐元 素,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通俗易懂地揭示出民族复兴与个人生存价值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首批“中国梦”主题创作歌曲主要着眼于对中国梦的宏观阐释,那么第二批歌曲则以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既展现出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梦的企盼, 也从现实生活各方面抒发了华夏儿女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壮志豪情。《站在草原望北京》传达出草原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国家富强的向往,“唱出草原的 豪情和美丽,让这歌声回荡紫荆”;《强军战歌》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彰显人民军队“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我梦最美》抒发出 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追梦情怀,“神州圆梦,好梦共追”;《少年中国梦》不仅贴近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更以“少年的梦融进中国梦,中国梦也有我们的力量”, 唱出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而时刻准备着的远大志向。
其次,音乐中国梦还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如《美丽中国》《最美是你》《担当之歌》《孝和中国》《儿女情长》《搭把手》《老百姓的爱》等歌曲就是对 “富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化阐释与解读。《海峡月光曲》则艺术性地表达出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企盼 ——“美丽的梦想伴月圆”。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音乐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传播与输出,更要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营销渠道和民族文化品牌等角度展开对 中国音乐海外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如今,《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歌曲不仅在世界华人圈引发很大共鸣,外国朋友也被这些歌曲所感染。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生 活二十年不知道为何活着”的外籍歌手金小鱼,以一曲《感谢你中国》传达出中国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青少年思想观念与人生价值的重塑,“因为你千万个小感动, 让我明白了永恒”,正是对中国梦“国际化”的完美诠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 坚实根基。”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音乐,更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是民族的精神和实力,这是一种不可替代、专属于本民族又具有普遍性的民族认同 和民族声音。“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只有弘扬民族精神,中国音乐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获得国际认同,赢得世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