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70后”,我距离那场战争,似乎是很遥远的。
那段历史,就像一块经过了几十年、已经愈合的伤疤。我知道它的存在,知道它为什么而产生,知道它有多深多大,但是,我从来不曾见过它血淋淋的样 子。我曾经了解的所有一切,都来自于书本,来自于那些不能承载感情的数据。我们很难去想象战争的模样。我们的生活距离它太远了。远到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 候,那曾经刻骨铭心的苦难,都变成了一片模糊。
直到这一次,我真正走进这段历史,才知道,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曲中华民族的悲歌。
走进沈阳张氏帅府,我仿佛真正走进了那段历史。在小青楼,我似乎看到了张作霖弥留时那满是不甘的眼睛;在大青楼,我似乎看到了张学良面对日本人步步进逼时的屈辱和无奈。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积弱已久的中国,就像被狼群包围的羊,只能任人宰割。短短四个多月,东三省就沦陷了。然而,日本并没有因此满足,更没有停止他们侵略中国的步伐。六年后的卢沟桥事变,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尊雕像映入眼帘。那是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孩子已经死去了。头和胳膊垂下来,小小的身躯,软软地挂在母亲的手上。母亲赤着脚,踏着冰凉的大地,仰头看着天空。她的脸上,她的眼中,凝固着宛若死灰一般的悲伤。
雕像过后,又有许多雕像。他们一个个迎面而来,有投向江河躲避杀戮的平民,有穿着长衫带着妻子的丈夫,有趴在死去母亲的怀里,含着乳头的孩子,有带着80岁老娘逃难的男子……
我缓缓往前走着。脚步越来越沉重。
这一刻,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似乎都已经消失了。我仿佛站在了那个苦难的年代,看见成千上万的中国民众,在铺天盖地的战火中逃亡。他们从我的身边走过。远处是被炮火摧毁的残垣断壁,脚下是被鲜血染红的泥泞土地。
他们在黑压压的铅云下,走着,走着。深一脚,浅一脚。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被一颗不知道哪里射来的子弹击中,倒下后再没有站起来。有些人被日寇抓住,砍头、凌辱、活埋。
江水被染红了,大地被染红了。视线内的一切都被鲜血染红了。
30多万人啊!
那不是冰冷的数字,不是雕像,不是照片,而是我们的父辈、祖辈,是30多万曾经鲜活的生命啊!可是,他们都死了,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
我站在石墙前,凝视着墙上铭刻的遇难者的名字。雨忽然变大了。就像是穿越时空的泪水,一滴滴落在我的脸上、身上、心上。
我似乎听到了从那个时代传来的哭声。那么的悲切,那么的绝望,那么的痛彻心扉!
这声音,不仅仅只存在于南京,而是存在于当年的整个中国。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死于战火,无数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这是眼看着家园化为废墟的哭声,这是眼看着亲人在怀中死去的哭声。
可是,仅仅只是哭泣的声音吗?
不,我似乎还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这声音渐渐在耳边变大。那是枪声、炮声、呐喊声、怒吼声,那是冲锋号角的声音,是天空中一缕缕英魂的声音。
这声音是如此嘹亮,哪怕历经百年千年,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在平型关,我仿佛看见了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的八路军将士。他们拿着远远落后于敌人的武器,穿着草鞋,在泥泞的土地上和敌人拼命。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流血、在牺牲。仅仅在老爷庙的山坡上,就有300多名战士为国捐躯!
终于,战斗结束了。英雄的战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彻底破灭了敌人突围的幻想,打碎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
还有台儿庄。在那座运河边的古老村庄里,数万名中国将士在长达16天的时间里,浴血奋战。和敌人反复争夺每一条巷道,每一个阵地。子弹没了,就拼刺刀。刺刀钝了弯了,就用手掐,用牙咬。这些血性的汉子,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中华民族的自由,尊严和骄傲。
无数战士死去了,一个又一个璀璨的将星陨落了。可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始终挺拔。
我听着这些声音,从1931年到1945年,从祖国的北方到南方。一路行来,我走进当年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亲身去感受、去触摸。
我终于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我也终于知道,如今繁荣强盛的中国,是在怎样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
的确,对于我们来说,这段历史是屈辱的。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沿着历史的足迹,重走抗战路,去直视、去铭记。
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知道谁是我们的敌人。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知道,国家的强盛,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我们不再忍气吞声,受人欺凌,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对任何人说“不”。
中国正在崛起,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强大。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网络作家,在70年后,除了缅怀历史,我们又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
我们应该自觉地用我们的作品,承担起宣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我们应该更团结,劲往一处使。
这一刻,我仿佛又听到了那声号角。在70年前,那染血的地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