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偶然听说杀人窝这个地方的。当时是在黄沙的华屋村。我正在一个老表的家里聊天,村长拿着一兜杨梅进来,一边递给我,边用带着浓重赣南口音的普通话说,吃吧,刚摘的,可新鲜呢。杨梅都有樱桃大小,紫茵茵的很好看。我随手拿起一颗放到嘴里,立刻感到一股巨大的酸意,几乎睁不开眼。村长看着我的表情一下笑起来,说这是山上野生的,所以很酸。这时文化站的杨站长忽然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那里的杨梅比这可大多了,都像乒乓球一样,甜着呢。我听了笑着点点头。我来这里,当然不是来吃杨梅的。杨站长似乎看出我在想什么,于是又说,这个地方的杨梅就叫乒乓球杨梅,而且有一个山坳,叫杀人窝,那里的杨梅更是大得出奇,说起来还有故事呢。杨站长的这几句话,立刻引起我的兴趣。
我决定,去这个杀人窝看一看。
杀人窝竟然是在大山的深处。尽管现在的赣南几乎村村都已通了公路,但深山里的路还是很窄,窄到只能行驶一辆车,如果对面有车过来,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可是这一路,不断有车交会。我感到奇怪,如此偏僻的山里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机动车呢。很快,我看到了路边的牌子,原来这一带是杨梅生产基地。这些开车来的人,显然是进山采摘杨梅的。也就在这时我才发现,这里竟然漫山遍野都是杨梅树,树上结着灿灿的果子。
杀人窝,是在横岭村。
横岭村的村委会在山腰的一块坪地上。年轻的鲁副乡长刚好也在这里。
横岭村也属叶坪乡,在叶坪的北部,东面与壬田镇毗邻,南与寨下村接壤,西北靠近黄柏乡,距瑞金城区并不远,只有15公里。但由于在深山里,就还是感觉有些偏僻。村长为我介绍,在此之前,这里的640户中,贫困户就有123户,低保边缘户88户,土坯房的住户有463户。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距206国道仅3公里。所以这些年在市土地开发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山地流转就建起这片杨梅基地。现在已开发山地面积1500亩,其中优质的杨梅林就有1100亩,而且开挖了60亩鱼塘。基地建成后,周边的村民有了多重收入,一是山地租金,二是劳务工资,三是订单收入。这时我才明白,难怪有这样多的人进山来采摘。杨站长笑着说,客家人的习俗就是热情好客,所以来这里采摘杨梅,在林子里可以随便吃,不用付钱的。这样说着,村长已将一篮刚刚摘下的杨梅拿过来。鲁副乡长说,这是几分钟前刚摘下的,很新鲜。我立刻睁大两眼。我敢说,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杨梅,它们真的都像乒乓球一样大,而且紫得令人难以置信。我试着拿起一颗,小心地放到嘴里,竟然甜得难以想象,那种细沙沙的味道漫延在嘴里,立刻就融化开了。和我一起来的赣南作家卜谷也捏了一颗放到嘴里,然后点点头说,嗯,真是好梅子。卜谷是老赣南,这些年已经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也这样说,看来真是名不虚传了。
但此时,我的心里还在想着杀人窝。
杨站长笑笑说,杀人窝的梅子,比这里的还要大,还要甜呢!
我不解,问为什么。这时,村长特意在村里请来的一位老者说,横岭村当年曾是苏维埃政府的后勤保障基地。红军北上时,将一批伤员留下来。当时有些伤员就隐藏在这个村里,于是这里也就成了一个联络点。1935年5月,敌人得到消息,将这些伤员都杀害了。
杨站长说,杀害这些伤员的地方,就是今天所说的杀人窝。
杀人窝是在横岭村的沙背村组,离村委会并不很远。但通向那里的山路更窄,也更加难走。沿着山腰转过来,眼前是一片不大的山坳。从山腰看下去,山坳里是一片茂密的梅林。杨站长朝这个山坳看了一阵,对我说,这里就是杀人窝。村长说,这片山坳里过去都是原始的树林,长满松树和樟树。后来开垦成果园时,曾在地里挖出大量人的骸骨。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当年的那些伤员,就是在这个山坳里被杀害的,后来又不断有人在这里被杀害,渐渐的,这里就被人称为杀人窝。杨站长说,这里的梅树结出的梅子,比别的地方还要大,也更甜。我听了点点头。我当然知道,这应该只是一种想象。不,村长摇摇头说,真的是这样。
这时,我朝山坳里看着,想象着当年这里的情形。我走过横岭村时,村长曾指着村口的几棵樟树告诉我,这几棵树都已有五百多年。五百多年的樟树仍然枝繁叶茂,巨大的树冠像一片绿色的云一样舒卷开来。此时我想,这片山坳里,当年也应该是古树参天吧。村长告诉我,那是一个晚上,被杀害的伤员大约有20几个,当时都是用刀砍的。我想象着在那个晚上,在这片茂密的原始树林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血光崩溅,滚烫的热血在树下无声地流淌着。那二十几个伤员也绝不会想到,在8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是一片梅林,而且这些梅树上会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就在这时,卜谷对我说,那时将人处死,大都是用刀,或用梭标。我问,为什么。他沉吟了一下,说,节省子弹……
回来的途中,与杨站长一行人分手之后,我们迷路了。山里的道路似乎都一样,一样的梅林,一样的鱼塘,一样的山石,就这样走来走去便不知走到了哪里。还是卜谷有山里的经验,他很有把握地说,走吧,只要还有路,就不会走不通。于是,我们就一直走下去。待从山里出来时,发现这竟然是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