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诗歌写作 第六届青春回眸诗会在太仓举行

//m.zimplifyit.com 2015年07月22日07: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尚恩

  近日,由诗刊社、太仓市文联主办的第六届青春回眸诗会在太仓市浏河镇举行。据《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介绍,“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与“青春诗会”相对应的一项诗歌品牌活动,每年邀请部分曾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以及一些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但依然活跃在诗坛的诗人参加,他们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此次参加诗会的诗人有张烨、周所同、沈苇、龚学敏、陆健、叶舟、冉冉、张战、龚璇、王学芯、刘金忠、哈雷、郑文秀、高建刚、张慧谋等。

  在诗会论坛上,诗人们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当代诗歌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李少君说,回顾中国诗歌史,边塞诗和海洋诗都出现了很多优秀之作。特别是在唐代,很多诗人到边塞去,以开放的心胸去面对广阔的大漠,写出了大气磅礴的作品。南方题材、海洋题材的作品不是太多,但也有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佳作名句。无论是写边疆还是写海洋,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创作,就容易出好作品。现在,“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与实施,又让我们的视野重新回到对这些题材的关注之中。

  哈雷认为,“一带一路”构想对当代诗歌的影响在于,我们要呼唤诗歌的“海洋意识”和“边塞风格”。所谓“海洋意识”应该包括“心系陆地的抒情”、“以海为家的抒怀”、“个性与自由的象征”和“多种样态的海洋意象”。海洋文化中的博大、包容、坚强、隐忍和热烈,应该被吸纳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所谓的“边塞风格”则是强调诗歌的想象力,它以表现边界文化交融和独行孤旅之感为主要内容,具有雄浑、浩瀚、悲壮、瑰丽之美。

  周所同认为,对于中国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诗歌表现的力度不够。很多时候,我们的诗歌声音太小、太低沉。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学追求,但我们呼唤更为独特、更具有现实性的声音。“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具备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更加全面地去把握写作对象。叶舟说,在古代,打通西域主要靠军事和文化,军事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再说,但是假如没有那些文化人特别是诗人对这些地方的命名,西部叙事就会缺少很多内容。现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让我们重新面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经验,但不知当下的诗人能否有能力对它们进行命名,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与会者认为,谈到“一带一路”与诗歌写作的关系,不是要求所有的诗人都一定要去写相关的题材,而是要求我们把写作的视野扩展开来。刘金忠说,诗歌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古玩,它应该贴近大众,反映百姓的心声。一个诗人,既要知道自己身上的痛,还要把自己的痛与世界的痛联系起来。诗歌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但诗人的情感应当与更多人的情感相融。

  宏大的战略构想要真正落到诗歌之中,必须考虑诗歌写作中的“大”与“小”的问题。沈苇谈到,当一个诗人坐下来写作的时候,他是真正的“个体户”,对自己写下的每一行诗负有责任。宏大的“一带一路”,有时候会变成具体而微的“一带一路”,譬如他生活的城镇、村庄和家门口的“一带一路”——林带的一棵树、一丛灌木,或路上的一位老人、一个孩子,都与他有着更真切的关联。在张战看来,她喜欢关注的也是那些个人化的东西,但也试图将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全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我们虽然关注的是身边的微小事物,但一定要用普适性的价值观去观照,去寻找到这个世界本真性的东西。

  张烨认为,“一带一路”题材的作品当然值得写,但是写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怎么写。现在的一些诗歌,语言上确实很漂亮,但仔细一读,里面都是空的,没有温度,没有惊心动魄的东西。诗歌是语言、思想和情感紧密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诗人应该沉下心来,提炼生活素材,扎扎实实写作,写出优秀的作品。

  冉冉谈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包含着“文化包容”的命题。所谓“文化包容”,就是不同文化或者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沟通交流、吸纳欣赏。作为一位写作者,“一带一路”构想带给她的最大鼓舞是,一定要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不仅要关注英、法、德、俄、美等几个国家的文学,还需要关注阿拉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作品。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文化、文学意义上的“新物与新境”。在诗歌创作上,既需要守住某些恒定的价值,以不变应万变,同时也需要拓展扩张、另辟新路,甚至不妨成为变色龙。

  在龚学敏看来,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你有好的东西,我也有好的东西,于是互相吸引,共同交流。就诗歌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但是作为新诗的写作者,我们应该更多地反问自己:我们写出了什么令自己特别满意的诗歌,可以吸引别人的关注?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真正地在创作上变得自信了,也确实写出了真正优秀的作品,我们才会积极与别人沟通,对方也才更加愿意主动了解我们。

  据介绍,《诗刊》将于第9期推出“第六届青春回眸诗会”专号,同时将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当代诗歌为主题,陆续开展相关主题的采访创作和研讨活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