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4日,以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健为团长的大陆作家代表团一行8人,赴台参加“现实的·文学的——直面人生的两岸文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
7月19日,由中国作协台港澳办公室和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题为“现实的·文学的——直面人生的两岸文学”座谈会在台北纪州庵文学森林召开,座谈会由东华大学华文系主任须文蔚主持,台湾作家莫那能、郑鸿生、赵刚、蓝博洲与大陆作家赵瑜、李春雷、朱文颖、路小路、闫学军就两岸文学创作的环境、题材、技巧,乃至于彼此的异同,展开交流。李春雷、路小路、闫学军从现实的角度向台湾作家和读者介绍了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历程以及创作报告文学的心得体会。李春雷谈到,他创作钢铁行业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时,曾长时间与钢铁工人一起体验生活,在大年三十早上还经历了一场事故,由此对产业工人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成为他创作作品的主要情感基调。论及文学与现实之关系,赵瑜列举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作品并谈到,能为大众广泛接受的作品,即使是神话作品,反映的也是现实的种种侧面,且在文化脉络上大多都源于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强调的就是“和而不同”,不仅在文学上,两岸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上都应以“和而不同”来改变“对抗”的倾向。
座谈会上,两岸作家就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创作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相互交换了看法,大陆作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台湾文学生态以及作家对台湾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莫那能谈到,自己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原住民”解放运动中“被硬生生地挤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并没有作家表达过“原住民”的生活和思想,作为一个作家,用文学作品来书写族群的历史、现实,这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赵刚分析了作家陈映真小说中所反映的现实,他认为陈映真用怪异冷崛的文字感动了很多读者,他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段现实和历史。陈映真的创作表现出了急切对现实发言的文学精神,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是一个成长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与历史紧密联系的。曾参加1971年保钓运动的作家郑鸿生也在发言中谈到,两岸如何复归一统,曾经是台湾进步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很多台湾作家与现实紧密联系,对台湾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处境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与会作家表示,两岸作家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联系,从文学的角度切入,增进彼此的了解,以沟通和对话的方式面对两岸共同的问题。台湾作家蓝博洲认为,这样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深化大陆同胞对台湾民心民情的了解,从而巩固两岸的亲密关系。(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