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正文

纪念聂耳 弘扬抗战精神

//m.zimplifyit.com 2015年08月05日08:54 来源:光明日报 云丹

  80年前的7月17日,聂耳不幸离世,年仅23岁。但人们从未忘记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是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纪念聂耳,纪念这位“国之歌者”。1935年,在民族危难日益加深之际,聂耳以音乐为武器,用从心底爆发出的歌曲向敌人发出最后的吼声,向亿万受难的同胞吹响战斗的集结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硝烟战火中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还有对国人团结御敌、抗日救亡的精神激励。郭沫若赞誉他是“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义勇军进行曲》不仅震撼人心地唱出了特定时代人民的呼声,更唱出了国之魂魄,那就是刚强不屈,勇往无前。作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凝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苦难辉煌,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朽精神。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抗日救亡的国歌精神,继承其所开创的“代替大众呐喊”的中国新兴革命音乐遗产,是对聂耳的最好纪念。

  聂耳在其短暂而璀璨的音乐生涯中,不断尝试“中学为体”——用花灯调、洞泾音乐等云南民间音乐打底,“西学为用”——辅以西方的创作技巧的艺术创作路径。借此,他让世人得以领略民间音乐的繁盛和浓厚,同时还成就了“一种中国新的(声乐创作)形式”,给中国民乐“走出去”带来更多启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音乐家指出,聂耳对民乐的贡献和国歌一样不可磨灭。

  民间音乐是聂耳音乐兴趣和创作灵感的来源。它是如此的浩瀚和精深,但我们对它的整理和发掘却远远不够。在聂耳的故乡云南,整理成曲谱的民乐尚不及千分之一。如果不抓紧记录和整理,将会有更多不可复制的民乐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而永远消失。因此,今天我们纪念聂耳,还应关注未被完全开启的民族音乐宝库。80年前,他只推开了浩瀚民乐宝库的一小扇门;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完成其未竟之业,记录和留住更多今天我们还能听到的民乐,让它们不被时光所吞噬,而是在时间的冲刷下再放异彩、历久弥新。这也是对聂耳最好的告慰和纪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