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正文

抗战题材需要深入挖掘和书写 山东省抗战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m.zimplifyit.com 2015年08月24日07: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几十年来,山东作家创作的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立得住、留得下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抗战题材文学作品的审美范畴、文化视角。为纪念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总结抗战文学的宝贵经验,由文艺报社、山东省作协共同主办的“山东省抗战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8月19日 在济南召开。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杨学锋等出席,30余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会由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谭好哲主持。

  山东抗战题材文学佳作多影响大

  光荣的土地孕育了光荣的文学。山东作家的抗战题材文学创作样式多、作家多、作品多,《铁道游击队》《苦菜花》《大刀记》《三月雪》《两个小八 路》《桥隆飙》《三进山城》《民兵爆破队》以及《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长期以来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并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改编的母本。

  王红勇说,深入研讨优秀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倡导正确创作导向,将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让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地反映中国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的风云历史,使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正确了解抗战历史,以史为鉴,不忘国耻,更好地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以满腔 热情投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战争留下的记忆是复杂的,文学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梁鸿鹰谈到,山东抗战题材文学作品不仅属于齐鲁大地,更是国家记忆、民族记忆 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总会被其中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所打动,长久记得那些从苦难生活中成长、奋起抵御外侮的人物形象,这 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民族特色,长久启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鲜明体现民族审美品格。

  在杨学锋看来,山东抗战文学具有主题向度鲜明、故事情节富于传奇、人物形象生动、审美探索多样等特点,体现出山东作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几十年里,山东作家对战争的深入反思、理解和表达都在进步变化,比如从早期注重作品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到新时期以来更注重作品的艺术审美功能;从 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到人物性格立体化、人性多样化的发掘等,这都反映了作家们的艰苦付出和不懈追求。

  “没有战场的枪声也可能裸露出最真实的人性”

  山东抗日题材文学创作极大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何向阳谈到,人物能否打动人最重要,如何让历史说话、让历史中的人说话,值得今天作家们思 考。中华民族为争取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大批作品不仅反映了战争的烽火,更书写了战争对普通人命运和性格的重塑,比如《苦菜花》由娟子、兰子等构成一 组女性群像图,还有一些作品对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反映,对中国普通民众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刻画,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张丽军谈到,山东抗战题材文学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坛贡献了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比如《铁道游击队》改变了高大全的叙事方式,达到了深情质朴动人的 人性化叙事深度;《红高粱》中的余占鳌有一种直觉的抗暴本能和爱国意识。此外,脱胎于古典文学的传奇色彩也使得这些作品在读者中流传极广。

  马兵说,新时期以来,作家们着力于刻绘出战争残暴本相和对正常人性的摧残,对战争中人性选择悖论的发掘和呈现是对战争的新解读。好的战争文学, 哪怕没有战场的枪声也可能裸露出最真实的人性。作家们探访的是被大历史和大叙事遗忘或屏蔽的角落,立意从民间的视角体悟国家危亡、生死攸关时刻“生命的意 义与价值”,观照凡人魂魄中的“英雄浩气”。

  抗战是永久性题材,期待经典性作品

  抗日战争不仅是个大题材,也是个永久性题材。评论家胡平的这一观点得到大家认可。他说,因为这一题材复杂、内涵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入,凝聚 了较多共识,所以直到今天,抗战都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大题材。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它又形成了世界性的共识,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纵横比较。当年老作家的 优势在于,他们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原型,作家说服自己才能说服读者。与其他国家的同类题材作品比较,中国期待出现《辛德勒的名单》《苏菲的选择》《安妮日 记》这样更具人性深度、感染力度的经典性作品。胡军说,许多抗战“神剧”、“雷剧”屡遭诟病,网上也有大量戏说抗战的粗糙之作,弥漫着历史虚无取向,情节 荒诞不经,结构拖沓混乱,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研讨山东抗战文学创作,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抗战文学的经典性、大众性等问题。

  一直关注影视改编的评论家李掖平认为,山东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有很强的可读性、传奇性,这都是受影视改编青睐的原因。《苦菜花》《铁道游击队》 《红高粱》等作品改编后获得观众认可,“鲁剧”成为品牌,在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生动的故事情节。要进一步挖掘齐鲁大地的文化积淀,让宝贵的历史文化资 源更好地启迪人、鼓舞人。

  作家苗长水谈到,那些可以留得下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打磨。抗战题材作品需要深入的挖掘和书写,假以时日,那些具有创作 实力的作家们一定能够写出打动更多读者的作品。近年来,山东的中青年作家对于抗战题材的书写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第五战区》的作者常芳为写这部小说几 乎走遍了山东地区的大小战场。她说,每当听老兵们讲起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故事,她都会觉得,战争就是由这一个个普通的个体承担的,作家的创作要重返生 活、重返历史,离战争更近一些。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丛新强、张艳梅、刘传霞、孙书文、房伟、贺仲明、刘东方、何志钧、王方晨、东紫、路也、刘照如、寒烟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