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正文
巴金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
“土地也被火光烤红了,在北方的天空中火光连成一片,不停地在天空涂抹血迹……”人们聚在苏州河这一边,关切着对 岸闸北方向的大火。几个青年在忧愤地交谈着,其中一人说:“让它烧吧,中国人是烧不尽的,中国人的心是烧不死的!”“你还记得火中的凤凰吗?它们从火中得 到新生。我们也应该在火中受洗礼。这是我们的苦难……苦难可以锻炼我们……”
这是巴金的小说《火》第一部中的一个场 景。从1938年春到1943年秋,辗转于广州、上海、昆明、重庆、桂林,在敌机的轰炸下,巴金一直没有放下手中那支笔,写下了总题为《火》的“抗战三部 曲”,为那段艰苦的岁月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素描。巴金说:“我写这小说,不仅想发散我的热情,宣泄我的悲愤,并且想鼓舞别人的勇气,巩固别人的信仰。” (《〈火〉第一部后记》)尽管在他的作品中,《火》并非最知名,然而,这是一位作家在民族危亡之际,与千千万万的同胞站在一起,自觉地履行使命,以笔为 枪、抵抗外辱、争取自由的产物,也是一座特殊年代里用文字建立起来的纪念碑。
《火》共分三部,分别描述了抗战不同阶 段的重要场景,如今看来,它们已经成为珍贵的民族记忆。第一部写的是淞沪抗战至上海沦陷的事情,第二部写的是战地工作团在大别山区宣传抗日的事情,第三部 写的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大后方昆明。从血与火的战地洗礼,到发动民众的抗战宣传,抗战的不同侧面在作品中都有形象的反映。最关键的是,小说中充满扑不灭的热 情、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就像面对着大火,那位青年的宣誓:一个民族不会在大火里灭亡,会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火》 写了日军的暴行、抗战的艰苦,但是不论环境如何恶劣,高昂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从未离开过这群年轻人。冯文淑、朱素贞、刘波、周欣等一批年轻人,在抗战中受 到锻炼,不断成长,进而成为民族的希望和中坚。挂在他们口头的是这些充满力量的语句:“我知道在这个大时代中,我们不应该看重个人的情感,我们要参加民族 解放的神圣战争,我们要贡献出我们的一切……我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战士……”“我们为什么不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面?我们民族是不死的,我们想 到我们民族,想到民族解放的成功,我们哪里还会放心不下!即使个人会死,民族却可以永生。”在伤兵医院里,在民众的宣传中,他们的行动比这些语言还有力 量。
本来,对日本侵略者而言,动摇中国人的信念使之屈服,是这场战争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作家们以文字为抵抗的武 器,鼓舞同胞,是抗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闻一多曾说:“当这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完成大业。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 代……”(《时代的鼓手》)《火》就是战鼓一样鼓舞人心的乐章,巴金“点燃民族的热情,激发读者的斗志”的期冀,在这里得到彰显。
岁月悠悠,硝烟不再。然而,不论什么时候,面对困难,从个人到民族,都应当有一股不能摧毁的信念,都要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重读《火》,我们也需要新生!
(作者系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