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彭雪枫: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m.zimplifyit.com 2015年09月07日16:5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毕国志 马振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70年前挂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门口的挽联,追悼的是时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牺牲时年仅37岁的彭雪枫,是我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他南征北战,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等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

  “彭雪枫将军是我们旅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以我们又名‘雪枫旅’。”兰州军区某特战旅旅长王炳军激动地对记者说。该旅前身为新四军抗日先遣大队,是由抗日名将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于1938年6月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建的。在彭雪枫等革命前辈的带领下,部队以灵活多变的战法、神出鬼没的用兵,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淮阳窦楼打响了抗日东进第一枪,先后转战豫、皖、苏边界和津浦路地区,粉碎了日伪军大规模“扫荡”,在板桥集战斗中开创了我军历史上用机枪击落敌机的光辉范例。

  王炳军对彭雪枫的英雄事迹如数家珍。他特别提到了彭雪枫著名的“三件宝”:拂晓剧团、《拂晓报》和骑兵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于1938年春到河南组织抗日武装,在竹沟成立了拂晓剧团,演出一些抗日剧目,对部队起到了很大鼓舞作用;他还创办了《拂晓报》,并为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其中写道:“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在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彭雪枫为《拂晓报》撰写社论、评论等各类文章60余篇;彭雪枫在一次率部抗敌时遇到日军骑兵团,损失不小,他说:“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根据地是千里大平原,很利于骑兵作战,我也要组建‘飞骑军’。”他把师属骑兵连和各旅骑兵连、排集合起来,成立了骑兵团,并亲自担当教员。骑兵团很快由300多人马发展到600多人马,战斗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正当抗战胜利在即时,彭雪枫将军却不幸牺牲,没能亲眼看到日本鬼子投降。”说起彭雪枫牺牲时的情景,王炳军心情沉重。那是1944年8月,彭雪枫率领部队收复豫皖苏根据地。在出征前,彭雪枫说:“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室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伪军消灭掉。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他率新四军第4师主力官兵们跨越津浦路,首战小朱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路西地区,夺取了肖县、永城和宿县等城镇,解放了200多万人口。9月11日,彭雪枫将军亲率3个团攻打河南夏邑八里庄。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彭雪枫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赤胆忠诚、崇文尚武、机智勇猛、生死相依”的雪枫特战精神却成为兰州军区某特战旅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和锻造了一代又一代“雪枫传人”。王炳军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2013年,我旅官兵参加‘砥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夺得2金、4银、6铜的佳绩。我旅还先后20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探索出立体破袭、伞降渗透、特种救援等多种新战法,由抗战‘奇兵’转变为现代战场上的‘三栖尖兵’。”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毕国志 马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