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彭林:“虔诚的国学推广者”

//m.zimplifyit.com 2015年09月16日06:59 来源:光明日报
彭林 资料图片

  “我是一名虔诚的国学推广者。”这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给自己的定位。彭林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 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就是“礼”。它以道德为核心,既体现在国 家典制的层面,又体现在人自身的修养以及伦理关系上。“亲人关系也是礼。春天不许砍伐幼树,不许掏鸟窝,不许捕捉怀孕的兽,都是礼。人如何修身,也是礼。 离开礼谈中国文化就虚了。”简而言之,礼是道德的具象。孝敬、诚实、守信等这些基础性的道德,可以超越意识形态而存在,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

  彭 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他所就读的学校,有位老师喜欢讲文字原理,一个汉字怎么写,怎么引申,讲得活灵活现,点燃了彭林对古文字学 的兴趣。老师订阅的杂志,他一本不落地借阅。从那时起,彭林就养成了拼命汲取知识的习惯。“文革”开始后,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却从未停止读书。缺乏书籍和 资料,他就想方设法地找书、抄书。先是抄地图册,抄《说文解字》,后来又抄甲骨文,抄经文,“就像一棵树,沙漠里没有水分,就拼命地往下扎,只要有知识可 以吸收,就拼命吸收”。

  1982年,彭林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完成了一篇考证古文字的文章。这篇文章得到历史 学家、北师大教授赵光贤的认可。他鼓励彭林考他的研究生,并亲自写信到彭林所在单位要求放行:“国家发展需要人才,如蒙允许,五内俱铭。”彭林没有辜负赵 先生的期望,考研一举夺魁。读博期间,彭林开始研究《周礼》。他花了6个月时间读完一遍《周礼》。

  1999年进入清 华大学后,彭林更感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对待教学工作,他坦言自己要力求完美,做到极致。“孟子说人的一生有三种快乐,父母俱存,兄弟和睦,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为学生付出很值得,无论多努力都不过分。”彭林的两门国家精品课程《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和《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深受学生喜爱。他在德国海德堡讲 学,一名青年驱车两三百公里来听课。“首先我们自己就是中国文化的学习者,学的时候要很深地去理解和追根刨底,只有自己感到震撼了,再讲给学生听,才会有 好效果。”彭林说。

  除了教学,彭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推广也不遗余力。他目前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项目,目的是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和日常仪式中的器皿服饰与规范准则。他表示,这部宣 传片是推广中国文化最直观、最深刻的载体。“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要有思想,要体现中国人的仁爱、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中国人的高雅。”(光明网记者 田依 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