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的书房简洁但不简单。说简洁是因为书房里三面墙全是书橱,且收拾得干净有条理。说不简单是因为书橱里有众多彰显细腻心思的小摆设,墙上挂着著名书法家黄惇特地为她题写的书法,窗外可一览长江美景和雄伟的南京眼步行桥。这些足以让很多文学爱好者羡慕不已。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蓓
摄影 长城
黄蓓佳语录
一本纸质的书,从作家写出来到读者手上,经过了编辑、装帧、设计等很多道程序。所以打开一本书,不仅有文字的阅读感,还有一种美感、一种仪式感。
黄蓓佳简介>>
黄蓓佳生于江苏如皋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等。代表作品有小说《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儿童文学作品《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等。
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及部省级文学奖数十种。根据这 些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戏剧获得国际电视节“金匣子”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 版。
阅读口味丰富
读《尤利西斯》也读《哈利波特》
提起黄蓓佳的名字,喜爱读书的人都非常熟悉。黄蓓佳既写过《新乱世佳人》《目光一样透明》等优秀小说,也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推开 这位著名女作家的书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一件小型雕刻头像。“这是国外朋友送给我的”,黄蓓佳告诉记者,雕刻的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黄蓓佳的书橱里有许多前辈作家的书籍,它们为黄蓓佳的写作提供了养分。透过书橱的透明玻璃门,记者看到既有《卡尔维诺文集》《尤利西斯》《战争 与和平》这类的西方名著,也有《日瓦戈医生》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奖文学作品,还有《追风筝的人》这样的西方现代小说,记者甚至还发现了《哈利波特》这样老少 咸宜的儿童书籍。
“哈利波特算是儿童文学,我也看啊”,写了很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黄蓓佳很自然地告诉记者。除了小说,黄蓓佳还喜欢读历史、传记、科普类的图书。于是,书橱里的书,古典现代、古今中外皆备,展现了她丰富的阅读口味。
最爱书房
每天呆这里时间最长
“我的书房虽然小,却是我在家里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我每天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黄蓓佳谦逊而真诚地告诉记者。不过,这间书房的藏书量还是让她 颇有遗憾,“我以前的书房比这大”,黄蓓佳说,2011年她搬进现在的家,拥有了这个窗外有美景的书房,可空间有限,很多书只得留在原来的书房里。“每次 搬家,都不得不舍弃一些书,再补充新的书”,她的语气里流露出对书的爱护之情。
书橱里的众多小摆设,也让人体会到黄蓓佳的细腻心思。比如全家福、远在国外的女儿的照片,随处可见。记者还看到了精美的小木马、小羊、珐琅盘子 等手工艺品。当然书橱里最醒目的摆件,要数黄蓓佳获得的各类奖座、奖杯了,比如“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宋庆龄文学奖”……她最近写的一部长篇 小说《余宝的世界》,也是她想为扬子晚报读者推荐的,这是本写进城务工子弟群体的书,前年还获得了政府出版大奖。
另外,书房墙上的空白处挂着的中国画和著名书法家黄惇特地为她题写的书法,让书房增加不少艺术气息。
17岁发表处女作
认为读书有一种仪式感
提到与书结缘的经过,黄蓓佳说这件事还真是有点阴差阳错。17岁时,她参加学校作文比赛,写了一篇5000字的小说,语文老师非常欣赏。小说后 来又被更多的文学老师发现,一级一级从县里推荐到了上海,最后出版。这小说自然成了黄蓓佳的处女作。后来插队,父亲看她已有作品发表,建议她不妨在写作这 条路上试试。当时为了找一个“饭碗”,她就在插队的农场、在那个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写作,一篇又一篇。没想到,当初的“饭碗”成了她后来一生的爱好。
黄蓓佳走上写作生涯的年少经历,让记者感慨不已。而在网络发达、读书时间碎片化的当下,读书对于少年儿童有什么样的意义?“现在读书的主体是少 年儿童”,黄蓓佳对这个话题倒是比较乐观,因为现在的成年人对于孩子读书,舍得花时间。而且,她觉得读书其实是一种享受,读纸质书的姿态又是最美好的。因 为读书是件有美感、神圣仪式感的事。
“当你自己捧着一本书坐在那儿的时候,就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不光是享受,对自己也是种提醒:我是在读书,我是一个读书人。无形中对孩子的气质会有一个提升”,她郑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