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徐刚:重申文艺批评的人民性品格

//m.zimplifyit.com 2015年10月26日08:28 来源:光明日报 徐刚

  众所周知,以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进行文艺批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研究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同时也是我们当前进行文艺批评可资借鉴的科学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文艺批评方面的重要指示,就绝不能忽略他明确提出的,“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的论断。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关于文艺批评的历史的、美学的经典论断之外,郑重其事地加入“人民的”这个在批评领域几近被人遗忘的概念,这种朴素中包含的深切用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问题在于,究竟何谓文艺批评的人民性?如何理解批评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批评基本功能和原则立场的反思,而这些也都与批评的有效性与“及物性”等传统命题紧密相连。如何将文艺批评的原则、方法、可能性以及价值立场等重要问题,与座谈会讲话中一再强调的,“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的文艺准则相联系,恐怕是我们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重申文艺批评的人民性,首先需要立足于对批评功能的重新反思。就此问题,人们已经谈得太多,然而所有的说法不可回避的一个常识就是,文本阐释才是文艺批评的基本前提,而所谓阐释指的就是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在这个基础上,批评家将阐释的结论分享给所在的社群,进而获得知识或价值接受、检验乃至争鸣的契机。这便是对于文艺批评功能的初步描述。对于批评者来说,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一种个体主义的“发现的愉悦”,更是对于广大群众的知识分享和意识形态统合,这是批评的人民性的题中之义。在此,批评家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告诉大众什么是好的文学,好在哪里?帮助大众发现优秀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高他们接受文学作品的素质,从而推动全民阅读水准和价值观念的提高。这也就像鲁迅所说的,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可如今许多文艺批评都存在“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的弊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文艺的健康发展。比如“聪明的批评家”常常寓于某些利害关系,故意将批评理论化复杂化,而逃避对小说的优劣做出判断。批评的人民性提醒我们反思批评的功能,重提批评为大众做筛选、评优劣的能力,让批评的成果能为人民所用,这也就是评论者所呼吁的,“提升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内涵。

  在此基础上,批评的人民性还突出地表现在批评文风的重建之上。如人所指出的,当前文艺批评的最大问题在于,批评的学理性空前加强,但批评的现实感却极大弱化。其中的缘由正在于人们所常常讨论的“学院派批评”之上。当然就“学院派批评”的表现而言,其理论的穿透力所带来的历史纵深感,所囊括的社会宽广度,以及通过文本的细致阅读,精微的分析所达到的作品阐释力固然令人惊叹,但其方法与模式的铺排泛滥乃至走火入魔,又容易使之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无聊游戏,从而失去现实的针对性。因而批评有时会沉浸在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之中,在纯粹阐释中迷失其批判性力量,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那些满腹经纶的批评家仿佛执意不愿与群众对话,他们的文章虽不乏某些哲学的、文化的、史学的高端知识,却唯独不愿痛快地告诉人们有关文学与社会的新鲜体验。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伊哈布·哈桑对后结构主义批评家的批评,“他的文风完全可能是晦涩费解的,也许甚至是令人讨厌的”,而那些冷僻的“拜占庭式的贡戈拉主义”,实乃出于他们的“过于矫揉造作”。正是这种“矫揉造作”,构成了某种极端自恋的文艺观念在批评中的投影,这归根结底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这也难怪读者会在“看不下去”“看不懂”的抱怨中,将这类批评指斥为“学者黑话”。因而基于批评文风重建的要求,批评的人民性也顺理成章地意味着追求一种清新平易,让人民读得懂的书写方式。

  再次,批评的人民性还提醒我们批评立场的重要性。确实,批评的结论倘若要靠得住,除了合理的批评尺度中所始终恪守的学理和专业品格,还需积极建立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因而批评的人民性中最重要的一点正在于批评的立场问题。这是从以上批评功能与批评文风两点衍生而来的最根本的问题。事实上,批评究竟站在谁的立场发言?是普通大众,基于人民和常识发言,还是站在精英的立场故作高深,抑或是站在资本的立场编织“文艺范儿”的“高级软文”,不同的批评立场所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其“引言”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立场问题”,他特别强调“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这种鲜明的立场意识,为毛泽东时代的文艺批评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实,没有什么比立场更重要的了,因为批评家的思想、勇气、专业智慧乃至人格魅力,只有紧紧围绕他的立场,方能获得真正的效力,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也许“立场”这个词语又容易给人空泛的感觉,但在今天这个葛兰西所称的“改变思想就像更换内衣一样随便”的时代精神状况中,恰切的立场所彰显的坚实根基,自会日益显出它存在的价值来。

  综上所述,只有从以上批评功能的反思,批评文风的重建,以及批评立场的重提三个方面入手,重申文艺批评的人民性品格,才能认真展开有关批评有效性问题的深入讨论,从而着手探讨批评如何才能让人“读得懂”“用得上”“靠得住”这类的常识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