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王侃瑜:喜欢科幻,就放手去做吧!

——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最佳科幻迷奖银奖、最佳新秀奖银奖获得者王侃瑜

//m.zimplifyit.com 2015年10月26日12: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维剑

  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上,王侃瑜获得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最佳科幻迷奖银奖、最佳新秀奖银奖三项大奖,颁奖结束后,《科幻世界》编辑、获第六届星云奖最佳科幻编辑银奖的王维剑对她进行了一次访谈。

  全文如下:

  王维剑:首先祝贺你和吴霜改编的《云雾》剧本大纲获得了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调整呼吸)以及你获得最佳科幻迷奖银奖和最佳新秀奖银奖。请你先说三个能把自己与他人做出区分的特征吧。

  王侃瑜:谢谢,我好像没什么特征啊,硬要说的话就是哪儿都插一脚……做科幻活动也写科幻小说,这次也和吴霜一起合作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剧本大纲,同时也对于学术一直有兴趣。总之就是兴趣广泛,但都需要继续锤炼。

  王维剑:然后,请说三个起点:喜欢科幻的,做科幻活动的,写作科幻小说的。

  王侃瑜:开始喜欢科幻是小学三四年级吧,那时候无意间在报刊亭看到《科幻世界少年版·飞》的封面,当即被吸引了(暴露年龄啊),于是就开始订阅这本杂志,可是后来我升上初中,《飞》的刊号变成了《奇幻世界》,于是我顺理成章看起了奇幻。

  进入大学后,加入了复旦科幻协会,那时我协最多的活动就是去隔壁同济蹭逐日幻协的活动。2009年上海四所高校的科幻协会联合举办了上海高校幻想节,作为发起人的我背起了总统筹的锅,那是我真正组织科幻活动的开始,苹果核也是那时成立的。

  写作科幻小说则是我读研以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MFA不写毕业论文,而是写毕业作品,作为科幻迷的我当然选择严锋老师当我的导师,写了一篇科幻小说,也就是《云雾》,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很高兴在毕业答辩时受到了王安忆老师等的夸奖,也被傅星老师推荐到《萌芽》连载。

  王维剑:果然我社产品影响深远……作为科幻苹果核的一员,我知道她从2009年创建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成了国内最大也最稳定的幻迷组织。你跟我说过在起初作为发起人创建她时,主要是希望能搭建一个幻迷们交流的平台。现在已经有了“苹果派”“读书会”等固定活动,每年一度的高校幻想节也产生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力。(以上为安利部分)接着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想请你给其它地区的幻迷——主要是高校里的——分享一下经验,你认为科幻苹果核能以这样的势头发展,而没有像一些科幻社团那样萎靡、消失,关键是什么?第二个问题,请你以推测性的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幻创作中的思维方式——,说说苹果核今后可能做什么?

  王侃瑜:关于问题一,我觉得是人。高校科幻社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随着积极的社员毕业,新老社员之间出现断层,社团很容易因此萎靡或消失,在上海我们也看到过这种情况。而苹果核作为一个发源于高校,但发展中逐步走出高校的组织,有相对稳定的人员,他们即便毕业工作后仍然承担相当核心的工作,这使得我们的组织得以延续,架构得以稳定。

  关于问题二,苹果核今年六岁了,我想她会继续成长,到六十岁,到更大。第一准则是生存下去。或许我们会在上海申办Worldcon,或许我们会推出科幻美少女组合APC48,或许我们会推广科幻育儿,从娃娃抓起(我们的统领丁丁虫今年刚刚生下小二代目)……总之,生存下去就有无限可能。

  王维剑:刚刚生下?这好像跟我的记忆有出入,算了有空再考证吧。接着问在2015年3月刊《萌芽》上,马赛克对你做了个访谈——我很佩服TA能问出那么长的问题——,其中问到要是给你两亿人民币你会怎么将《三体》影像化。当时你回答说,自己对影像化并不在行,所以做不来这件事。现在《云雾》剧本已经在进程中,恐怕你已经不得不考虑这类事情了。就你自己的感受而言,将小说剧本化,其中的困难在哪里?创作剧本在思维方式上同小说写作有怎样的差异呢?请你说说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大家分享的经验吧。

  王侃瑜:文字和影响的表现方式非常不一样,在写作小说时,我可以进入人物的思维,去直接描写他们在想什么,但剧本却不行,必须考虑如何用影像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在想什么。写作《云雾》的小说时,我挺随性的,基本没按照原来计划的大纲来写,而是想到哪儿觉得这个情景可以写一写就来写一写,也不知道故事的结局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是进行剧本创作时,必须先知道结尾,知道开端,知道第一情节点和第二情节点,在一个搭建好的骨架上进行填充。我写作小说时已经做了不少相关技术与科学方面的功课,可是着手改剧本时发现这仍不够,因为电影中这一切都是具象化的、有丰富细节的,于是又要继续搜集更多资料。另外,剧本大纲最终呈现的故事与原著小说已经几乎是两个故事了,无法割舍自己原本写下的故事也是困难之一吧。

  王维剑:威廉斯·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林合著的《差分机》后记里记述了他们共同创作这部精彩小说时的种种趣事。其中包括二人互相删除对方写下的段落,另一方呼天抢地之类的……这次《云雾》的剧本改编是你跟吴霜两个人做的。你们是以怎样的方式合作的呢?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王侃瑜:吴霜目前从事编剧工作,在编剧方面比我有经验得多,所以她在设定人物、影像化表现方面花的力气更多。而我是小说原作者,对相关科学技术点了解更多,所以在科幻设定方面我着力更多。我们会经常沟通,一起来确定故事主干。有趣的是,吴霜的创造力非常强,脑袋里总有各种各样新想法冒出来,所以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四稿剧本大纲,每一稿的故事都不一样。

  王维剑:看来后面剧情选择也会很艰辛,祝幸福……然后,作为星云网的驻外编辑,你在网上开有一个专栏——“砍鱼漫游地球科幻圈”。这个系列的文章给人感觉很生动,想必已经帮助无数像我这样的社交障碍症患者(疑是)初步体会到国外的科幻界生态。希望哪天可以跟着你一起亲历现场……我想问问你,在写这个系列的时候,你会对材料做出怎样的选择?比如,强调什么?

  王侃瑜:开设这个专栏时,我就想写写我这几年的见闻、结交的好友。在与国外科幻界人士打交道时,我发现他们都是很有趣的人,他们那里的科幻活动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我想把那些尚未被中国幻迷所知、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介绍给大家,也想让大家意识到,其实无论在哪里,爱科幻的人们都同样可爱。

  王维剑:在2015年2月的《萌芽》“萌星月报”专栏里,你写到自己放弃本科专业收入颇高的对口工作,转到中文系读研……(此处省略,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杂志来读)我猜一定有某种价值观或者随便什么观念影响了你的决定。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吗?还有,对科幻的喜爱在你的决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王侃瑜:就是懒吧。我是复旦管院毕业的,学商的嘛,去的最多的就是咨询啦五百强啦四大啦,收入高,压力也大。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我也喜欢钱,但我觉得钱不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与其说对科幻的喜爱在我的决定中起到什么作用,不如说对文学的喜爱在我的决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吧,而科幻是我所设想的研究方向、创作方向,毕竟我浸淫其中多年,对它也相对更为了解。

  王维剑:坦率地说,我觉得国内科幻圈里像你这样的人并不多见——这也是我会对你提这么多问题的原因。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假设有一个少年声称自己要把科幻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声称要为创作科幻小说奉献一切,你想对TA说什么?要是有人想仿效你的轨迹,你想怎么办?

  王侃瑜:不要声称,放手去做吧。想写作就开始写,想办活动就开始办。不必仿效我的轨迹,我所做过的事是许许多多前人所做过的。明确自己心中真正所爱的,并坚持到底。

  王维剑:“放手去做吧”——说得好!一起加油啦。

  访谈者简介:

王侃瑜(右)与王维剑(左)(摄影:孙仲伯)王侃瑜(右)与王维剑(左)(摄影:孙仲伯)

  王侃瑜,科幻苹果核创始人之一,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MFA第三届毕业生。中篇科幻小说《云雾》连载于《萌芽》,短篇科幻小说《重返弥安》获彗星科幻2015年2月比赛优胜。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最佳科幻迷奖银奖,最佳新秀奖银奖。

  王维剑,《科幻世界》文学编辑,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科幻苹果核成员,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奖银奖获得者,与王侃瑜是硕士班同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