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水运宪谈创作的真实性与真实感

//m.zimplifyit.com 2015年10月27日08:38 来源:湖南作家网

  10月23日下午,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水运宪以“真实性与真实感”为题为湖南省第十四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和第四期新疆作家班学员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文学课。

讲课现场

  《祸起萧墙》《雷暴》《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等作品的问世,加之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和《天不藏奸》的热播,使水运宪声名大振。他认为,作为文学思潮流派之一的现实主义,从孕育、产生到发展成熟历时一百多年,不断地产生“时代的史诗”,实践上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理论上有许多科学的阐明。他还认为,作家的职责在于艺术地反映时代的情绪、人民的愿望、力量和前途,鼓舞人民 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因而几十年来,从《祸起萧墙》伊始,水运宪改变了叙事的方式和创作的视点,然而他强烈关注现实、深刻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精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仰,积极进取、直面人生的生活态度从未改变。

水运宪主讲“真实性与真实感”

课堂一角

  水运宪从小说的内涵说起,引出了创作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详细对比了两者的区别。他说,小说表现形式有文言和白话小说,前者叫笔记小说,始于魏晋,缺点是缺乏想象,没有艺术感染力;后者始于唐传奇、宋元话本,小说脱离生活真实的局限,出现虚构,读小说便当成享受。小说本质就是虚构与想象。对此他特别说明了真实性其实并不是可靠,所见之景未必是一个真实的标准。他说,真实性是科学层面的定义,真实感是文学层面的定义。功力不足的作家,把生活中的事情写得不伦不类,无法令人信服。但另一方面,将真实感无限扩大也会造成读者的不信任。抓住真实感,真实性就在那里。反之,真实感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真实性在先,才能悟到真实感。必须袖手于前,才能急收于后。将人性的光辉转化为真实画面。他又以具体文本为例对此加以佐证,指出有的小说完全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但作者深刻反映了真实生活和人民的真实情绪,因而让人们产生了作品的真实感。

  课后,水运宪还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记者 彭湖 摄影 刘香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