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0月29日电 (胡健)津门画家刘奎龄的70余幅传世作品29日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这是天津博物馆馆藏的刘奎龄书画作品首次踏出天津。在以翎毛、走兽为代表的画作中,一幅创作于1941年的《国耻图》,表现了刘奎龄深处动荡年代的家国情怀。
1885年,祖籍浙江绍兴的刘奎龄出生于天津,那时的刘家财力雄厚,为当时“八大家”之一,由于家族注重文化教育,对刘奎龄绘画创作产生了潜移 默化的影响。1905年中学毕业后,刘奎龄开始借鉴西方油画、日本绘画,临摹、研究古今中外名画。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开创了刘 氏绘画艺术门派。
在山西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妙造自然——刘奎龄画展”上,一幅《国耻图》在众多作品中尤为特别。该幅作品绘在扇面上,描绘了清光绪庚子五月中旬,义和拳和洋兵在湾兜子大战的场景。此画创作于抗战时期,也是刘奎龄以画寄情,展现其家国情怀的例证。
天津文博院院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凯介绍说,在20世纪风云激荡、名家辈出的中国画坛,津门画家刘奎龄以其勇于纳新的精神,开创了中国画写实画的一条新径,占得了美术史上重要的一席。
李凯说,刘奎龄的绘画艺术在研究宋代院体画及元、明、清诸名家巨匠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自主创新。他学习郎世宁及日本竹内栖凤画法,并将西洋画以及日本南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这是山西博物院与天津博物馆的第二次合作,2014年新春之际曾在山西展出《京津画派书画展》,在山西民众中引起不小反响。此次展览共展出刘奎龄画作70余幅,集中囊括了翎毛、走兽、人物及山水画,是民众观察和思考中国画变革与发展的一次良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