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没有行走,何来报告文学的高峰

//m.zimplifyit.com 2015年11月04日08:02 来源:人民日报 徐锦庚 卞民德

  近日,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非虚构作品摘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对此最为看重和感到欣慰的,莫过于报告文学作者。

  “中国一直是非虚构文学大国,只不过我们有自己的称呼——‘报告文学’。这次获奖凸显了非虚构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会使人们对非虚构文学有更加坚定的信心。”中国作协副主席兼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

  不过,报告文学所面临的现实依然骨感。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报告文学尽管获得不少成绩,但比此前的巅峰状态,似有滑落,抱怨、质疑声也时有出现。近年来,传统文学又备受冲击,报告文学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时代作传,为历史见证?这一直是报告文学界关注的问题。近日在济南举行2015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畅言报告文学的发展与未来。

  真实:追求事实与真相是报告文学的生命

  “真实生活的精彩和丰富,不比小说家的虚构和想象差,对于真实、真相的准确靠近,也是文学追求的目标。报告文学是基于事实的文学,不可以改变事实、人为塑造和虚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评论家李炳银说,“但是,作家也不能成为真实的俘虏,机械死板地接近真实。作家需要选择和考评,需要对事实的解释和表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报告文学作品,诸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曾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近年来报告文学作品的良莠不齐。虽然其间不乏一些优秀之作,但也有人受各种利益驱使,或过分追求功利,或过度腻滞事实,反而背离了真实,严重损害报告文学的整体形象。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报告文学在新闻和文学的定义间游弋不定。直到1982年,报告文学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被正式列入全国文学评奖范围。“以艺术的方式记录现实、再现时代,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文体内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晖说,今天的报告文学,就是明天的历史。“是否具有文献性,是衡量一部(篇)报告文学能否成为优秀之作甚至经典的必备条件。”

  不过,报告文学能否与时下流行的“非虚构”写作完全画等号,尚无定论。尤其是去年“鲁迅文学奖”评选引发的风波,让不少报告文学作家意识到,尽管都贴着真实的标签,但从报告文学发展的角度看,“非虚构”写作与报告文学的关系亟须厘清。

  反思:对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思索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当我查阅了4000余万字的历史档案,采访了南京那些年长的幸存者和诸多专家后,再纵观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现实,心头不禁涌起许多不能不说的话。这是我为什么要写此书的根本所在,即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人,到底应该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中吸取些什么?”何建明这样解释自己写作《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的缘由。

  这部60余万字的作品以沉重的追问与反思,引发许多读者强烈反响。“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处理一个敏感的历史题材上,要让作品更有力量,必须借助思想光芒的烛照。”中国作协理论处处长李朝全评价,此书切中了我们民族性格的软肋,也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批判性。

  理性精神,被李炳银称为报告文学的灵魂。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绝不仅仅是机械地展现真实的社会历史事件,也不是对各种史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借助真实的人与事,传达作者的观察和反思。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作家李春雷说:“报告文学更主要的是要站在人类的高度,冷静地审视生活的背后,侧重于描摹和捕捉生活、生存、生命的坎坷折射在人类心灵深处的那一片片深深浅浅的投影,那一处处隐隐显显的伤痕、那一双双明明暗暗的泪眼……将悲壮的氛围和悲悯的思索弥漫在书页间,这才是报告文学的魅力和方向。”

  近年来抗日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也正体现出这一特征。《与魔鬼博弈》等作品,作者特别注意站在当今回望历史,对战争研究剖析、深刻反思,都对当下发出了历史的警醒。

  行走:深入生活是报告文学的创作源泉

  山东作家行业行,是山东省作协自2012年开始的新探索。在“山东作家科技行”大型采风活动中,所有作家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山东科技发展成就和优秀科技人员形象。从50多篇作品中精选出的40篇作品,结集为《e时代表情》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对于报告文学更是如此。”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学峰说,作家只有通过长期深入的基层工作和生活体验,体会基层百姓的悲欢苦乐,才能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和群众心声的优秀作品。这样的理念,获得许多报告文学作家的认同。尽管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作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和素材,但对于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来说,作家亲身的感受和洞察,才能让浩瀚的资料变得有生命。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海军作家黄传会,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众心理,他尤其坚信,“报告文学作家不应该逃避现实,不应该回避矛盾,不应该装聋作哑,社会责任是最基本的担当”。

  宏大叙事多、关注底层人物和生活少,报告文学因此多被诟病。其背后反映出的,也恰恰是行走的缺失。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为国内报告文学作家提了一个醒:文学是人学,小人物、底层生活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和人类命运,更能触动多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报告文学的未来,众多与会者在用实际行动坚守的同时,也寄望于报告文学作家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中国的报告文学应当造就‘百名强将、千名作家’的队伍。”何建明提出,目前国内第一方队的报告文学作家数不多,能让人叫好的作品很少,“只有形成千人的高原,才有报告文学的高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