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邵丽: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从何而来

//m.zimplifyit.com 2015年11月09日08: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邵 丽

  2005年至2007年我在驻马店汝南县挂职期间及以后,连续发表了十几篇与挂职相关的小说。一个作家只有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当你真正地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你才会挖掘到他们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思想情感。

  一定要学会掌握从俯视到仰视的观察视角。刚开始下基层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上面下来的,掌握的信息资源比下面丰富,对政策吃得比较透,文化素养比下面的人高。综合来看,这些都没错,可能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下面更规范、更科学、更有推广价值。但是,毕竟我们不接地气,真正处理基层的问题,或者相对复杂的问题,我们的能力赶不上基层的同志。比如处理群体性事件,面对缺乏组织的人群,我们往往无从下手,因为大道理没用。而基层的同志,一个眼神、一句笑话就能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深入基层,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心态问题,先当学生再当先生,不然的话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就是一句空话。

  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从上面下去的同志,生活水准相对都比较高。但是,基层却不是这样,虽然大部分基层群众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有部分群众,因为孩子上学、大病返贫等特殊问题,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所以,我们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一定要从这些有特殊需要的群众出发,以免闹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笑话来。再一个,基层的群众受教育程度、见识水平、卫生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看问题、办事情、说话可能有很多可笑之处,我们一定要用同情之心、关爱之情妥善处理。我以一个小事举例,我们下去的时候跟基层老百姓握手,人家会迟疑半天,害怕自己的手脏,伸不出来;如果是这些老百姓先伸出手来,我们迟疑一下,他还会走近你吗?我觉得很难,甚至不可能。

  一定要升华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活动。不能庸俗化,也不能照搬过去老作家下基层的方法。光靠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行,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跟过去大不一样。过去偏重眼前实际需求,很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现在偏重的是长远的精神需求,是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认为只有自己懂的东西,其实人家已经从电视、电脑、手机上了解了,我们再闭门造车,根本行不通,人家也看不起你。怎么把老百姓的长远精神需求反映在我们作品里,是个问题。其实,我的《明慧的圣诞》《马兰花的等待》《木兰的城》以及《城外的小秋》等作品触及的都是这方面的问题:城市化不仅仅是人进城了,而是思想怎么进城,观念怎么进城。如果人进去了,思想没进去,他最终还是一个住在城市里的农民,那么,我们的城市化就不能说完全成功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