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在谈到早期的歌德时说,伟大的作家从一开始就要能够将自己的精神生活转化为被公众兴趣所关注的事情,同时还要将时代的问题转化为个人思想和经历中切身的关怀。这句话对评论也是适用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前一个要求变得非常困难,但它依然是一个值得标举的准则,而后一个要求我认为是可以也应该做到的。我们目前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一系列的现象,但基于文学的独特性和本身的规律,我们又无法简单地制定出一套可以贯彻执行的标准原则,迅速厘清是非、激浊扬清。这个时候,个人的意愿和认识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到底是选择面对表达的困难,还是在既有的操持熟练的轨道里安全地行走,这是每一个从事批评写作的人在走进这个门槛之前要自我清理的问题,也是我们批评的准备。
今天从事评论写作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或者机关,这会形成思考的路径依赖和自我的窄门。评论不仅要面对文学作品,还要面对生活、世界,只有我们拥有比作品更大的世界,或者拥有一种对生活经验的切实关注,才能够写出更好、更具有生活气息的批评。即使我们没有在生活世界中找到这个作为自己方法论的“生活”,至少也应该在阅读的世界找到作为自己方法论的作家、理论,因为在大千世界文学现象中成为一个沉浮的追踪者是非常危险的,东一鳞西一爪,我们迟早会疲倦,失去持续性和追踪观察文学创作的热情,就像许多转行或者终止写作的前辈们一样。以文学为志业,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人与对象的互相滋养,而不是单向度的消耗,文学批评说到底也是用来丰富自我的,这是一个批评写作者非常实在的主体需要。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写作者,难免还是手足无措的时候多、笃定勇敢的时日少,但成为一个自觉的写作者,能够在各种问题的研讨和作品的研读中,清理和面对各种令人困扰的问题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写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同行之间的互相砥砺、互相学习、互相冒犯,营造良好的写作生态,在写作和生活实践中提高思想碰撞的能力,探索批评的可能性,缘情体物,呈现这个时代、文学和个人的各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