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初学者一样满心敬畏
北师大举行诗人翟永明入校仪式暨创作30周年研讨会
继贾平凹、西川、欧阳江河、余华、严歌苓、苏童、迟子建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又迎来了新的驻校作家——诗人翟永明。11月4日,“穿 越黑夜与白昼:北京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翟永明入校仪式暨创作30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北师大副校长周作宇及洪子诚、任洪渊、何向 阳、商震、唐晓渡、张柠、臧棣等数十位诗人、批评家与会研讨,研讨会由欧阳江河、张清华主持。
吉狄马加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翟永明就是中国当代诗歌领域的一位重要诗人。在中国新诗的百年历程中,很多诗人为诗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翟永明的诗歌在主题、语言、形式等方面均具有突破性意义。他表示,对诗歌的研究要还原到创作当时的历史语境,不仅要分析诗歌文本,更要讨论其对中国新诗发 展的作用,希望诗歌在当下能真正对世道人心和精神层面的生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会上,大家就翟永明诗歌的主题变化、语言特色、诗学意义等展开讨论。洪子诚说,30年来,翟永明不断更新自己的写作坐标,对自己写作的限度始终 有所警惕。她关注现实的变化,同时又与现实保持距离,始终保持着自己内心世界的纯粹性和孤独感。唐晓渡认为,《女人》组诗的出现在当时构成了一个文本事 件,它不仅是一个女性主义的文本,更是超性别的经验和文本表达。翟永明用作品构成了自己的历史,她在写作中不断向自己挑战、向诗歌提问,她的诗歌语言有驳 杂性,具有野蛮生长的力量。臧棣高度评价了翟永明诗歌的“笨拙”和“迟滞”,认为正是这种与时代“脱节”所造成的大智若愚,使其诗歌超越了一般的好坏评价 尺度,成为一种基于生命艺术气质的拒绝与自觉。
从1983年震惊文坛的《女人》组诗到《静安庄》《咖啡馆之歌》《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再到最新的《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翟永明不疾不徐,心 中始终有一根关于诗歌写作的标杆。她坦言:“我现在对写作还是有一样的敬畏之心,跟年轻时还是初学者一样,写作的目标还是遥不可及,写作也是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