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的历史与未来——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为主题的中国电影博物馆2015年学术活动日前在京举行。活动特别设置了“向电影艺术家致敬”环节。此外,还举行了开幕仪式、主题演讲、电影工作者座谈会和高峰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向电影艺术家致敬
2015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之际,“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5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50位优秀电影艺术家”中的在京电 影艺术工作者受邀来到活动现场,少先队员向王晓棠、田华、丁荫楠、韦廉、陶玉玲、陆柱国、谢飞、翟俊杰、冯小宁、何群、黄健中、滕文骥、王希钟、傅正义、 傅庚辰、穆德远等电影艺术家献辞、献花,与此同时,电影艺术家还在现场印制了手模,手模由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王晓棠和丁荫楠代表电影艺术家讲话,王 晓棠回忆了在中国电影诞辰百年时,为中国电影博物馆筹建、奔忙的过程,同时她谈到:“抗日战争时期,不怕牺牲的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为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气, 希望我们电影人在盛世中国的新时代也为文艺争一口气。”丁荫楠呼吁,我们不仅要向为中国电影奠基的老前辈致敬,同时也要向正奋斗在第一线的、对传播中华文 化作出贡献的年轻电影人们致敬。
在随后召开的电影艺术家座谈会上,艺术家们对中国电影博物馆未来5到10年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建立中国电影人资料库、加强中国电影史的社 会普及、抢救和加大老电影人珍贵资料的征集和收藏、建立电影艺术家塑像群等。201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博物馆落成10周 年,10年来多位电影艺术家无偿捐献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手稿、照片、道具、服装等,充实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馆藏,这些宝贵资料生动翔实地向观众讲述了中国电 影的发展,为普及电影文化,扩大电影影响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电影历史
第一场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历史的积累”,由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主持。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王凤麟从新时期的制片产业角度,认为虽然国内电影 市场繁荣,但我们走向国际的任务非常重。CCTV6《中国电影报道》原制片人张卫首先对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指出中国电影历史积累中 存在现实主义作品多、非现实题材的作品不足的不平衡现象,今后中国电影的发展应该改变这种不平衡现象,增加科幻片的立项和创作,并将其与中国主流电影观众 吻合起来,使中国电影的历史积累达到一个平衡。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认为,武侠片代表了中国人对于超现实的独特想象和思考,从武侠的角度回应了我们现实 生活中非现实作品的缺失。他认为真正成功的商业电影,都是用一种非现实的方式满足着人们心里的某种情感期待和现实欲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强调了历史记忆 的断裂问题,中国电影刚巧和中国崛起同步,中国电影是一个空间、是一个市场,它能提供一种新的电影可能性、一种新的电影评价标准,能够通过电影去创造一种 不同的价值表述。与会者认为,历史的积累不仅仅关乎过去,更关乎一个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未来,而这又与历史的理性反思密不可分。
眺望电影未来
第二场高峰研讨主题为“创新与未来”,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主持。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认为,电影从业人员应当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 编剧和导演的合力把控,以及演员表演水平的提升提高电影艺术质量,“高峰之作依赖于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形象”。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周铁东认为,目前是中 国电影进入原始积累期的必经阶段,中国电影有格局才能有格调,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双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安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所 长刘汉文预测了未来中国电影可能呈现的三大趋势:第一,电影的创作会更加多样化;第二,电影院逐渐成为社会的社交中心;第三,电影互动效果的增强。爱奇艺 影业项目投资部总经理窦黎黎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使网络大电影从质量、数量上能够成为中国电影人才储备的一种可能,网络大电影被置于付费平台供用户选择观 看,如果故事不好、不吸引人的话,用户是不会为它付费的,而这也是衡量这些网络作品故事质量的硬性指标。(许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