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张胜友:一个社会转型期的神话

//m.zimplifyit.com 2015年11月11日07: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胜友

  郑万里、陈恒才《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

  一个社会转型期的神话

  在中国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广东珠三角地区得风气之先,敢想敢闯敢为,创造了数不清的经济奇迹;然而,中山市古镇镇所演绎的社会转型神话,还是令我深深地震撼了。

  作家郑万里、陈恒才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读来荡气回肠,给予人们许多的思考和启迪。

  一个毗邻港澳、由三大自然村组成、面积仅47.8平方公里的小镇,经过短短30多年的变迁,已经蜕变成为称雄于世界的国际灯饰城,不能不说这是一面改革开放的旗帜,一个全民创业的神话,一部社会转型的史诗——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这个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经典案例,是文学必须采摘的带着露珠的果实,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创造者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甜美。

  近年来,有不少作家正在尝试着为中国社会转型或经济腾飞留下一些“历史的记忆”,这正是当代作家的使命与担当。身处一个大变革时代,如果作家们 不能抱有这样一种野心:用手中的笔将这种属于经济史范畴的东西,演化成人们所能感知到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将会是一种久远的遗撼。

  郑万里和陈恒才对《中国灯都》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作家追踪时代足迹的攀登和跋涉,一路庄严的欢歌与奋进,显然他们凯旋了。

  《中国灯都》所书写的对象,是有“中国灯饰之都”美誉的古镇,它与珠三角星罗棋布洒落的诸多小镇一样,跨越了一段令人恍如隔世的社会演进史。至 今,我们都在惊叹于这段历史的不可思议,但它的确发生了,就发生在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一个农业小镇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全球的灯饰生产基地。如今,以 古镇为核心的灯饰产业群,年产值超过千亿元,销售市场在国内占比超过70%,灯饰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生在古镇的奇迹是激发读者的灵感之源。读完这部著作,读者会惊讶地发现,支撑这个奇迹的,大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们,他们在工业化进程的裹挟下,迅速完成从农民向老板的蜕变,进而成为灯饰产业的领头人,这个过程是那么的精彩迷人。

  同样,报告文学创作的艰辛自不待言。历时一年多的“田野调查”,两位作家不辞辛劳披沙拣金,先后采访了206位古镇和这个产业相关的当事人,足 迹遍布古镇的灯饰街和工业区,并追随着古镇的灯饰产品流向,到达国内乃至全球的灯饰集散地,去探秘那些何以能敞开心扉接纳古镇的城市和国家,勾勒出了一幅 古镇灯饰产业野蘑菇般疯长的“生长图”及璀灿如繁星的“光明世界”。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作家撇开了教科书式的叙述路径,着眼于每一个斑驳的历史现场和历史现场中的鲜活人物,让读者从其中感受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中,那群“小人物”在时代中的激情、探索、进取、喜悦、自豪,抑或苦闷与彷徨。

  书中游走的这些有名有姓、有血有肉、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人物,正是通过作家灵动文字的表白,勾画出的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在中国改 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群勤劳、智慧、果敢而坚毅,尤其率先受到香港、澳门等开放之气浸染的南国农民们,蕴涵着何等的气魄与智慧,从而当之无愧地上演了一部 人间神话。

  从每一个有据可循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推动历史发展的并不仅仅是英雄人物,每一个人都在历史坐标系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上世纪80年代初期, 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从南国的那个小渔村深圳吹来,但在古镇的桑基鱼塘边上,如果一位农民自行车后座的筐里装了3只以上的鸡鸭前往周边的江门或小榄去售 卖,这种行为仍然会被称作“投机倒把”;但袁达光等一干人,却已悄悄开始筹划灯饰产品的买卖,并“走出去”到香港学习。这似乎让人们又听到了一句民间俚语 ——“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

  当代经济史家一再告诉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在整个市场博弈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也寻找到了相当多可循的踪 迹,古镇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末对灯饰产业的整顿,到全力打造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灯饰博览会,都处处看到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挥舞。但我们又惊异地发现, 在以民营经济占主导的古镇,当一个产业快速完成了前30年的原始积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之时,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又开始重新用力地挥舞起了属于他的指 挥棒……

  《中国灯都》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民间智慧的光辉。作家除了对灯饰产业形态在古镇的由来和发展进行了完整有序的梳理,更对古镇的物流行业进行了深入 的探寻和考究,一个由“代收代付”引发出来的地方金融物流模式,通过作家引人入胜的笔触,形象地呈现于纸上,我们相信,即便是当下的金融学者,对这一模式 也会引发极大的兴趣,并期待为这一模式投注更多的理论因子。但由这一民间智慧的结晶——“代收代付”模式所引发出来的另一个话题更为引人注目:在当前“全 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急切呼唤的是更多来自草根的、来自民间的“诉说”。

  当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最终还应该由文学名义存在的理由来定义。我想说的是,《中国灯都》不仅处处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处处充盈着近些年来被人忽略的散文之美,更是有着诸如“2014年,南国阳春,落叶缤纷如秋”这样的不忍释卷的句子,这些美就让读者自己去发见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