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 事业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专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进 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努力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 供强大文化力量。
准确把握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必须按照全会《建议》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改革创新,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是要突出精神价值。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只有牢牢把握这一要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 的发展,我们的文艺工作、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拥有扎实根基,永葆生命活力。全会《建议》突出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对这些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牢记在心,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运用各种形式,生动活泼、 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更好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二是要突出重在建设。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虚功实做、久久为功,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也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坚持重在建设,通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才能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 会进步的作用。重在建设,就要把文艺工作的任务要求尽可能工程化、项目化。为此,全会《建议》明确要求“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并特别提出几个代表性的工 程,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中华典籍整理工程、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等。这些都将推动我们把工作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要求具体,责任明确,抓出成效。
三是要突出制度设计。多出精品力作,弘扬我们倡导的精神价值,滋养我们需要的文化内涵,需要相应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支撑。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 行了许多的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比如,制定下发了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确保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 一的评价考核机制,要求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等等。比如,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引导文化企业自觉追求社会效益最大 化,提出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企业承担文化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政策、制度上,为文艺工作更 好体现社会价值、不当市场奴隶提供保障,做到既活得好、又走得正。
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
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必须按照全会《建议》的要求,着力扶持优秀文 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一是要推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火热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 水。只有虚心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才能创作生产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深化马克思 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引导文艺工作者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不断提 高学养、涵养、修养。做好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发挥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推动文艺作品实现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文艺只有贯注了思想、蕴含了精神,具备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才能真正具有永恒的 生命和真正的价值,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聚焦实现中国梦时代主题,突出思想内涵,展示家国情怀,传递向上向善 的价值观,不断增强人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坚持内容为王、创意致胜,鼓励艺术创新创造,提倡题材体裁多样,进一步释放文 化创作潜力,不断提高作品原创能力。推动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丰富创作手段,拓展艺术空间,努力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 信息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核心竞争力。
三是要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环境不断净化、优化。繁荣精品创作生产,既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个性化劳动,也离不开有效的组织领导,离不开良好的社 会氛围和创作环境。要加强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提高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防止把文艺创作生产完全交由市场调节的倾向。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并 加大推广力度,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倡导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改革和规范文艺评奖 工作,增加社会效果、道德价值、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权重,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
努力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资源。必须认真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按照全会《建议》“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扬弃继承、转 化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 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
一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普及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 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抓好中华文化 经典选编和名家品读等重点项目,推进国家典籍资源数字化。
二是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切实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要健全文物普查登记和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引导规范民间收藏。特别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代表性传承人实施 扶持计划,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遗产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探索用好用活历史文化瑰宝的途径办法,让收藏在 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三是要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组织好、发展好。以广大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植根群众的民族民间文化,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传承独特 的风格样式,保持淳朴的乡情民风。要完善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少数民族史诗等的抢救,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 振兴戏曲艺术,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打造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