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化建设成就展 杨 波 摄
“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评剧目《武则天与婉儿》 杨 波 摄
“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评剧目《哥们儿!折腾吧!》 杨 波 摄
“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评剧目《火焰山》 杨 波 摄
“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评剧目《家》 张金智 摄
首届四川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现场 张金智 摄
11月30日,首届四川艺术节在成都落下帷幕。没有闭幕式、没有颁奖典礼,与11月2日第一场剧目的悄然开演相呼应,首届四川艺术节的最后一天让人觉得精彩圆满又意犹未尽。
29台优秀剧目、130余个原创剧本、700余件美术作品、400余个舞美成果,翔实的数据形象直观地说明四川文艺创作的总体水平,全面展示着四川近年来舞台、美术作品创作的最新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首届四川艺术节期间,先后举办了“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评、“四川文华奖·美术类”作品展、文化消费月等五大板块20余项活动,剧场观众6万余人次、参观展览20万人次、网上评论18万余条、参与各类讲座3万余人次、剧本交易会等活动15万余人次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文化消费月各类推介签约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最重要的是,借助首届四川艺术节的平台,四川文化收获了诸多成效。
成效一:
高雅艺术走近百姓 惠民票价群众叫好
10月下旬,首届四川艺术节还没正式开张,作为艺术节重要活动的小品(小戏)比赛就已开幕,演出直接放到了达州田间地头。11月初,四川省直及地方院团创作的近30台剧目陆续登陆四川各大剧场,在媒体上推出的抢票活动掀起阵阵热潮。“才16元就能看这么高水平的川剧,真的太实惠了!”20元的票打折后,用16元买到川剧《火焰山》戏票的成都市民赵敏兴奋地说。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推行低票价制度,实施文艺惠民,扩大文化消费,是本届艺术节的重头戏。”据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介绍,四川艺术节虽是政府主办的全省范围专业性艺术节会,但其所包含的优秀舞台剧目展演、舞台美术展览等11个文化项目皆面向全社会公开举办,覆盖21个市州。自11月2日开始,四川省内各大剧场就推出了20元至60元不等的惠民低票价,“四川文华奖·美术类”获奖作品展览则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在看剧的同时,还可以拿起手机为喜欢的剧目投票,写下点评参加群众文艺评论大赛。
据了解,本届艺术节入选剧目要求先在当地开展基层惠民巡演,每台剧目演出不少于30场,而后择优遴选进行集中惠民展演。同时,在艺术节期间还遴选了四川“十二五”以来获得群星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优秀舞台剧目赴基层惠民巡演150余场。“为让基层群众免费观看到我省优秀舞台剧目,还将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推动川剧《还我河山》、《尘埃落定》等剧节目在学校、工厂和企业巡演。”据四川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范远泰介绍,艺术节后还将组织获奖作品到基层巡演巡展。
成效二:
拉动文化消费 招商引资400亿元
文艺惠民不只体现在低价看演出。西部成都动漫游戏文化节、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特色产品展、川味美食文化消费节、四川游乐狂欢节、创意消费嘉年华、文化惠民文物拍卖、网上文化特色产品促销……作为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消费月活动以“文脉四川创意无限”为主题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文化消费的便利和实惠。
据了解,本次文化消费月活动有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路演,近百家文化企业报名,20余家投资机构代表参与,13家小微文化企业参与路演,其中80%的入选企业从事新型文化业态。“创业天府菁蓉汇·文化专场”活动吸引近30家投资机构、文创企业及在蓉高校报名参加,征集到50多个文创项目,其中12个文创项目参加路演角逐;在洛带中国艺库开幕的创意消费嘉年华活动现场吸引了数百名群众积极参加创意集市,体验创意手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特色产品展则利用农博会平台,整合200余类特色文化产品,进行展览交流;文化惠民文物拍卖会开展了文物拍卖、专家鉴宝、文物知识讲座等活动,500余名群众到现场参加惠民拍卖、免费鉴宝等;四川游乐狂欢节广发“全民集结令”,点燃全民游乐文化消费。
据四川省文化厅不完全统计,本届艺术节期间,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合同达400亿元,拉动大众文化市场消费达100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艺术展演与文化消费月相结合,不仅培育了文化市场,打造了艺术市场品牌,拓展了文化产业领域,还进一步培养了文化消费理念,引领了文化消费意愿,培育了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了四川文化消费的标志性品牌。”四川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强金武说。
成效三:
剧目大丰收 四川文艺创作迎来春天
“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评于11月1日如火如荼地展开,之后,剧本创作交易会、舞台剧编剧培训班以及各大演出剧目研讨会等系列活动陆续“闪光”,让首届四川艺术节成为一场“剧目人”的盛会。作为四川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激发艺术创作生产活力的重要举措,首届四川艺术节在根本上给四川剧目创作的整体环境带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名编剧,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剧本变成一张废纸。”成都市话剧院原院长、剧作家乔玲在首届四川艺术节剧本创作交易会上登台自荐,既说又演自己创作的歌剧《人之初》,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让现场响起阵阵掌声。据了解,本次剧本创作交易会共推荐130余部原创剧本,参与院团30余个,达成签约17部,邀请徐棻等知名艺术家召开专题座谈会、名家讲座、对话讲座等10余次,5000多名文艺爱好者和剧作家参加了系列活动,既普及了艺术知识,又提高了广大观众的文艺鉴赏能力。
“现实中存在表演院团和剧本作者的交流断裂,一方面院团存在剧本荒,另一方面剧作者又找不到买家,我们的交易会就是搭建平台,让他们无缝对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说。此外,作为一名舞台剧专职编剧,张勇也为这个平台点赞:“跟影视剧不同,舞台剧的受众相对较少,但我还是很喜欢舞台剧创作。这个交易平台对舞台剧剧本的推广很有帮助。”
与此同时,借着艺术节的东风,主办方还邀请了康式昭、徐棻、谭愫、廖全京、李祥林、陈智林、张廷玉等四川省内外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开坛授课,点评艺术节展演剧目,与观众对话,和大众评论员一起评戏论戏。此外,四川舞台剧编剧培训班也火热展开。“为培养年轻编剧,我们组织大家观摩精品剧目,请剧作家开讲座等,尽力为他们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据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创作评论室主任杜林介绍,参加本次舞台剧编剧培训班的20余位学员来自四川省10多个市州。
成效四:
顺应新形势 促成四川文化·院团联盟
首届四川艺术节推出了近30台丰富多彩的优秀舞台作品,让人民群众大饱眼福。不少演出剧目出现一票难求的可喜现象。“面对四川省文艺舞台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过去单一的创作演出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1月29日,四川省文化厅在成都宣布“四川文化·院团联盟”成立,联盟成员共同致力于文化惠民演出。四川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石勇在会上表示,发挥不同层级、不同门类院团的艺术资源优势,汇聚更多的演艺资源,以省级院团为龙头,带动基层院团共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广泛的服务,越来越成为共识,这些都是促成“四川文化·院团联盟”的重要动因。
据介绍,目前第一批加盟的院团有13家,高校2家,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及文化传播公司3家。其中包括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川剧院等5家省级院团,以及全省部分市县文艺院团、高校和社会文化机构,涵盖戏剧、歌舞、音乐、曲杂等多个门类。
“艺术节把演出送到老百姓身边只是第一步,之后吸引老百姓自愿走进剧场和音乐厅,将看演出变成一种习惯,才是我们的目的。”据石勇介绍,近年来,四川省直院团大力推广普及高雅艺术,面对面为广大基层群众送文化,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四川交响乐团入驻成都“东郊记忆”,打造“音乐之家——艺术推广平台”,推出的“四川文化·惠民卡”,面向群众免费发放,“一人持卡,全家看戏”,不仅享受较大的低价折扣,还实行手机网络即时信息及送票上门贴身服务,更是搭建起面向观众直接“送文化”的桥梁。惠民卡从推出以来,观众办理踊跃,现已拥有持卡会员上万人,形成新的文化惠民服务品牌亮点。院团联盟成立以后,将继续发挥扩大现有“文化惠民卡”服务功能,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服务技术进行精准营销,为全体联盟单位服务,发展壮大各门类艺术观众群体,不仅引导人们走进剧场,更要培育大众文化消费习惯,发展文化市场,实现从免费、低票价到艺术价值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