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大学多是编纂优势
对于编纂动因,方方昨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10年她在重庆开中国作协全委会,重庆作协发的会议资料中有一本《重庆文学史》,她觉得很有意思,当时就想湖北也可以编一本《湖北文学史》。
“从重庆回来即翻资料,越发觉得湖北实在值得编撰这样一本书。然后开始做策划方案。”方方说,编纂工作要做得专业,就要请专家,于是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等高校中物色。
方方说,编史相当有难度,湖北优势在于大学多,可以依靠学者来做这件事。三年编纂、一年出版过程中,开过多次主编会议、专家会议,许多专家学者出谋划策,慢慢磨合。
“前期策划和中期的所有会议都是我主持,事情是大家一起来做。最后的终审由我负责。前三卷是我看的稿,后一卷由梁必文和高晓晖审。体例和大纲都是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共同讨论决定。”方方告诉记者。
湖北重要作家多得让我惊讶
“我们大体要写的人是这样:一是籍在湖北,也在湖北生活的人,如屈原;二是籍不在湖北,但在湖北生活过很久的人,如李白;三是籍在湖北,但却离开湖北的人;四是籍不在湖北,但在湖北留下过重要诗歌的人,如崔颢。”
方方说,这部文学通史从先秦写起,重要的作家太多了。尤其古代部分,重要的作家多得让她惊讶。把湖北“挖”掉,中国文学史会失重。
“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屈原,这个毫无疑问。因为他的存在,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便在湖北。在唐代,襄阳的文学是何等活跃,田园诗派的孟浩然便是襄阳人。而李白,在安陆居住的十年,是他的创作最旺盛的时间。”
当代部分最难写
方方认为,写史需要拉开时间,时间越远,反而越容易有定论。她评价说,古代两本质量很高,现代部分也不错,但有些作家或许还需要时间更远些才能有更为准确的结论。
她说,最难的是当代部分,因为涉及到身边很多人,并且很多人也并未成型。一部文学史,要不断修订和增删,“当代部分将来改写是必然的”。
据方方了解,之前只有华中师大王齐洲教授编过一本《湖北文学史》。对于其他省的文学史编得怎样,方方说她不清楚,所知的是重庆有一本。
她认为,湖北编文学通史,是由作协来主持,可以整合资源,各校专家群策群议,采众家之长,“这使得我们的整个通史都呈现出很高的专业水准。这一点,是其他省份相对难做到的”。
省作协主席方方是编纂《湖北文学通史》的最初动议者,也是编纂策划、组织者。对编纂这样一部地域文学史,她有自己的理解。
《湖北文学通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