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中国网络文学十五年

//m.zimplifyit.com 2016年01月05日07: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中国网络文学十五年

蒋胜男

唐家三少

  时间:2015年12月19日

  地点:北京首都图书馆

  嘉宾:蒋胜男,知名作家、编剧。代表作《芈月传》、《铁血胭脂》等。

  唐家三少,原名张威,80后网络作家。累计出版图书14个系列150余册。

  张庆龙,笔名漂牛,创建风起中文网。

  《芈月传》100多万字,蒋胜男是相当控制节奏的

  主持人:蒋老师,《芈月传》热播,成为热议的话题,您作为作者,这部作品的创作花了多长时间?

  蒋胜男:这部作品从2008年开始创意,到去年,包括三联小说、三联剧本,前前后后七八年,到现在也快十年了。我想我应该进行下一个作品的创作了。

  主持人:现在在忙些什么?

  蒋胜男:在做(宋辽夏)的故事,那个时代,和芈月那个时代有一点类似。也是讲女人的生命成长,那个时代的风云变迁、政局变化,有一些历史人文的东西,暂时保密。

  主持人:跟其他的历史网络小说题材作者相比,您的创作进度是适中,还是慢,快?

  蒋胜男:我的创作进度算是适中的,因为我的量不会太大,《芈月传》100多万字,跟他们动辄好几百万比起来我还是相当控制节奏的。我事前事后要做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也不能那么快,因为我写了以后,有时候会自己推翻。

  主持人:每天都在写?

  蒋胜男:对,但是不见得每天都贴出来,因为我写了自己回头还要查资料,修改,我会修很多次。

  主持人:唐老师,您的创作进度大概是什么样的体量?

  唐家三少:我应该算是写得多写得快的,我属于蒋胜男说的她不是的那种。我是每天都写,每天都连载,12年了。

  主持人:有没有写得灵感枯竭的时候?

  唐家三少:好像还没有,因为写习惯了。写作成为习惯以后就变成你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就不太会枯竭了。除了身体会有一些影响,有一些职业病以外,写作方面还不会。

  主持人:每天写多少字?

  唐家三少:12年下来,平均每天八九千字。

  主持人:真是快手。

  唐家三少:一年365天,现在大概写有3000多万字,不到4000万字,出版150-160本书,在国内;台湾大概有600多本。

  主持人:从最初涉入网络文学写作,到现在写作进度发生变化了吗?

  唐 家三少: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我算是网络作家这个最不正常群体里的正常人,罕见的作息规律。每天10点睡觉,6点起床,固定的写作时间,都是白天写,从来不 晚上写东西,以上午为主。我习惯每天必须把要做的事情干完才比较踏实。今天来这儿之前还在写,一上午写到12点。一般都是这样。

  主持人:真是特别敬业。

  唐家三少:下午我如果不来这里,一般是我的运动时间。

  主持人:有网友托我问您笔名的来历,现场听听您讲。

  唐家三少:我一般都说来历是小时候喝豆浆喜欢放三勺糖,至于是不是真的大家去想就好了。

  主持人:糖加三勺,小心糖尿病。张老师的网名叫漂牛,您作为经营者,风起中文网的创始人,“风起”的作者日更频率是怎样的?

  张 庆龙:我们起步比较晚,这里面的作者传统文学占了60%,40%是网络文学。他们的更新速度并不是特别快,也不是特别好,我们的点击量也在增长,但是没有 其他文学网站那么高。我们注重文学的质量和我们自己独有的市场,做中国最大的影视剧本创作基地,所以在这一块更新每天大概有300多部长篇,每天递增。

  写累了就看很多跟写作无关的东西

  主持人:自己想写什么和网友想看什么是怎么权衡的?

  蒋胜男:首先肯定是我想写什么,照自己的心意去写。我觉得你付出的东西一定会在读者身上产生共鸣,所以创作主要还是首先让自己觉得快乐。

  主持人:唐老师作为网络作家当中的“异类”会不会有枯燥的时候?

  唐 家三少:枯燥肯定会有的,这个时候一般会出去走一走,去别的地方看一看。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出去,或者是和一些原本不认识的朋友,这样更有新鲜感。我每年 十一二月基本会去一次法国,我喜欢去一些国外乡村。我有一个人生目标,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去体验这个世界上没有体验过的事情。等我年纪再大一些,职业病不严 重了,写作量不断降低,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可能等我60岁的时候试一试太空旅行。

  主持人:蒋老师,《芈月传》近十年的创作和改编,有没有特别疲惫的时候,怎么排解的?

  蒋胜男:其实我写累的时候也会去旅游一 下,逛逛街,跟朋友聊天。“三少”是劳模,我有时候连着写一写就停下来一段时间,放空一下,看看别的书,甚至写别的题材,调节一下,等我沉浸在别的东西里 面,瓶颈就不是瓶颈了。所以,我看很多跟我写作无关的东西,比如我最近在看荣格心理学,宏观经济学我也看。有人问我这些东西不是很难看吗?我说是啊,但当 我觉得这个东西很费脑子的时候再回去写会发现我写的东西没那么费脑子。

  主持人:请张老师简单做个点评。

  张庆龙:在中国做网络 文化产业,看上去调子很高,但是真正做进去很难。在特别发达的地区,人家说见缝插针,已经插不进去了。特别平滑的地方做网络文化他们又不能理解,你说我做 数字阅读、无线阅读,他们说我在百度一搜就能看到了,我为什么要付费给你看?我跟他们解释很长时间,讲什么叫数字出版,告诉他们并不是只有书的出版,影 视、有声,包括音乐,归在一起都是数字出版业,但这些东西很难在某一个区域顺畅开展下去。

  所以,很多人说我们是网络文学的徽班进京。我们刚 开始就是小网站,朋友问过我比较低俗的文学可以迅速获得点击量和作者,你为什么不去做?(我知道)那样可以迅速让自己的网站得到扩充,我也没有做,这是第 二个别人不能理解我的地方。我觉得我们做网络文化产业,帮助这些网络写手迅速获得自己在网络文学界的定位,我希望跟这些好同事好伙伴,或者我的好战友们 说,一定要坚持把网络文学做下去,把它以正能量的方式做下去,让一代又一代人能够在互联网这个载体上读到越来越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是我们作为工作者应该 做的。谢谢。

  网络写作的收入并不比别人好

  主持人:唐家三少能不能谈谈写作和金钱的关系?

  唐家三少:我觉得没有 什么直接联系。我最佩服的是郑渊洁老师,他写儿童文学,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写了20多年,他说写30年就退休。我现在写了12年。一直坚持持续性大量写作真 的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我特别好的同行朋友,每个人写作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写得特别好,为什么到最后他们的成绩没有我好?并不是我比他们写得好,可能因为我 比他们更坚持。从收入上讲,我为什么比别人多?我觉得也是坚持得久。我经常说一个作者想让读者对你忠诚,首先你得忠诚,我不能按他们想要的写作,但是我可 以让他们每天都看到我,这是我对我的读者最大的忠诚。

  其实以我现在的状态来说,我并不该再持续写作。因为我颈椎腰椎都有很严重的职业病,我 跟你说话不是不想看你,我脖子真过不去,脊柱侧弯、强直,也是十几年写作的职业病,但是我确实喜欢写。宁财神是我的好朋友,他说三少你对写作是真爱,不然 你坚持不了这么多年。创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重心,我虽然身体现在已经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还是愿意一直写下去。我未来五年的创作计划现在已经非常详细。

  主持人:谢谢“三少”,非常令人敬佩。蒋老师,《芈月传》的热播您也赚了不少银子吧?

  蒋胜男:对我们创作者来说,最快乐的是创作那一块。我们这个行业走到这一步,会发生一些经济的变化,我也很欣慰,我看到很多同行在这方面获得了一些收入。但其实把网络写作中间一部分人的收入放到全社会各个行业比较也没有那么多,并不比别人好。

  这个行业尤其难的是你必须热爱它,总想着今天要赚多少钱,那个写作实在是一种煎熬。有了经济可以支撑你的热爱,但不是有了热爱还得想着明天我得去打一份工来付网费和话费。

  从事这个行业一定也会遇到各个行业的酸甜苦辣,但不是一股味,能撑下来还就是坚持。

  对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二人有意见分歧

  主持人: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也充满了傲慢与偏见,如果有一个机会向传统文学发问,你们会问什么问题?

  唐 家三少:早期确实网络文学受到的质疑比较多,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包括国家层面。国家刚刚发布了一条政策叫大力支持网络文艺的发展,这 在之前是没有的。前两天,就是本周四中国作协网络委员会成立,我也是委员之一。这个委员会酝酿了至少两三年时间。随着国家不断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扶持,(网 络文学)其实还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前些天世界网络大会习主席提到过网络文学,要求只有两个:积极、向上,这就是国家对网络文学的要求。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我们做研究的时候不是这样说的,没有纯粹的网络文学。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是通俗文学或者类型文学,传统文学一般都是严肃文学。

  我 没有资格向严肃文学说什么,因为我们的创作不一样。严肃文学更多是知识性,教育性,更多是主流。通俗文学永远不可能取代严肃文学的作用。我给通俗文学的定 位是在紧张的生活学习之余给大家带来一些最廉价的精神享受。 通俗文学哪怕写到世界级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娱乐大众,不是教化大众。二者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二者是一定会并存的。

  蒋胜男:我的看法和三少有点不一样。我最早上网是一位老先生叫我去,他是做古诗词研究的。他发现网上有一个古诗词研究的地方非常好。

  实 际上网络文学刚开始更偏重于小众文学,大众文学是文学期刊或者出版物,那时候传统文学并不是所谓的严肃文学。传统文学也很大众,很多流行小说都是从一些期 刊上来,反而老先生们那些诗词散文在传统期刊不好卖,他们开始上网。网吧刚刚流行的时候一部分人打游戏,一部分人在BBS上进行文学交流。很多纯文学的人 写的东西不卖座,很难出版、刊登,他们开始在网络上发表。

  网络是一个平台,当网络从小众变为大众的时候,承载的文学作品也从小众变成大众。 类型文学可以说到新中国成立后断档了,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红色题材的小说中带有一部分类型文学的元素,像《林海雪原》就带着很重的武侠小说元素。这种最适 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所谓类型文学,是一种新的归纳。过去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言情小说,《西游记》是玄幻小说,《三国演义》是类历史小说,我觉得网络出 现以后打破了原来的界限,恢复了我们与传统文学衔接的一种东西。

  严 肃文学依然存在,包括网络上依然有很多诗歌论坛,甚至是古诗词。我做历史这一块的写作,网络上有历史资料研读非常小众的网站。所以网络文学其实是所有文学 的一个承载体,但是它目前最流行最为世人所知的是通俗文学。因为网络的受众已经从小众转到大众,能够走到大众面前的一定是网络受众基数最大的成为热议。就 像芈月的时代往前走是甲骨文、青铜,但我们不能说是甲骨文学、青铜文学。

  载体的变化必然导致文学的变化,首先载体容纳的文字量大了,这就导 致你整个的语言风格、类型、受众的扩大。甲骨文的时候只有巫师和国王,到了青铜(时代)你也可以去研读它,这是文明的一大步,文学的一小步。网络文学只是 一种载体的变化,可以说网络文学走向将来就是全文学的载体。

  本版文字整理/小苏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主办方:首都图书馆

  风起中文网 (www.fqzww.com)

  插图/王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