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作家杨渡。三联书店供图
9日下午,杨渡以“《一百年漂泊》——台湾转型经验启示录”为题,在北京三联书店进行了一场讲座。三联书店副总编辑舒炜表示,这本书里的台湾故事,很多 都跟大陆有密切关系,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比如中国正处在高速工业化的阶段,常常出现雾霾。台湾以前也曾经发生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机。当然两岸还是有很多 不同的,比如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数十年。
杨渡:通过家族故事追索一个时代
《一百年漂泊》作者杨渡1958年生于 台中农家。他的这部长篇小叙述几代人从晚清至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几十年,在政权改变、经济转型、社会巨变之际,一路走来的故事。“弘农堂” 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
当天谈到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杨渡表示,曾经有一位作家讲过,每个作家心目里都住了一个小孩子,你写的故事是跟那个小孩子解释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己就是希望“通过父母的故事,通过我们家的故事,去追索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必须从农业向工业转型的时代,在国民政府的政策下剥削农业,滋养工业,让大 量的人从农村向城里过渡。”
童年杨渡(右)和母亲、弟弟合影
“渡海传灯人”改变殖民文化
如前所述,台湾与大陆的不同之一,就是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几十年。在杨渡看来,大陆的部分地区只被占领了几年,两者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就比如,“祖 母说,‘我出生是清朝人,生了儿子变成日本人,生了孙子变成中国人’。”那种面对巨大变迁的无奈,大陆人很难体会。而且殖民政府在台湾实施三十几年的戒 严,没办法实施正常的民主选举。一直到1949年,“渡海传灯人”才把自由和民主的灯火传到台湾,才有了现在台湾的民主化。因此,台湾对渡海传灯的文化人 永远心存感念。
1950年代,台湾进行了土地改革。“我知道大家土地改革在很多地方死了很多人。台湾土地改革的好处是和平。”杨渡说。
1960年代,台湾开始有现代主义出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向西方的现代主义学习,大量引进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改变了台湾的文化面貌。当时台湾出现第一个裸体女模特,曾经引起了很大的风波。
在石化工业区前晒稻子,工业、农业如此交集
靠廉价劳动力造就的经济奇迹
杨渡介绍说,1970年代,台湾经济属于典型的加工出口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人,“有人说台湾年轻的劳动力才是真正台湾奇迹的秘密。”西方工人拥有的福利,台湾的年轻工人没有。所以靠最便宜的劳动力,台湾建立起1970年代的经济奇迹,特别是女工。
不过在政治方面,台湾遭遇了一些挫折,包括联合国的位置被中国大陆方面代替。台湾在国际上失去了原来的身份和名号,这个时候怎么办?在这个反思“自己是谁”“什么是真正的台湾”的过程中,台湾开始向自身的文化回归。
“1980年代很接近现在大陆的某些面貌”
1980年代的台湾,就很接近现在大陆的某些面貌——经济开始富裕,社会价值观却发生迷失。人们急速把社会向前推动,一切向前看,环境变坏,极度污染,“当时台湾的河流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时候,人民觉醒的时候,就开始了新的社会运动,形成了靠民间力量,共同改变社会的局面。也是在1980年代末,解除戒严,台湾很多人悄悄跟大陆做生意。蒋经国后来开放台湾回大陆探亲,探亲一开,生意就开起来了。
杨渡认为,1980年代改变两岸关系最重要的,是坐在街头的老兵,这样一群最底层的老兵改变了两岸的整体面貌。从探亲到通商到观光,直至现在大陆人可以到台湾自由行,这都是1980年末期开始的。
工业化时代结束,进入移动时代
在杨渡看来,1990年代,是台湾进行民主改革的时代。2000年以后,台湾的劳动成本、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产业外移,特别是移到大陆和东南亚,工业化时代宣告结束。而现在,已经从资讯社会进入移动时代,通过手机,人的思维方式改变得更快。
二三十年前,杨渡曾经有个幻想——退休后到农村过悠哉悠哉的生活。现在想起来,“我知道那是一个梦,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西方工业化的过程用了400年,台湾用了30年,而中国大陆更快。“中国过去历史转变是政权更迭,但一直维持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但这次农业变革后,就回不去了。”
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自己的家族,从农村也好、从小镇也好,从任何一个地方写自己的改变。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有读者就两岸互相的理解发问,杨渡的回答是,“坦白讲,我觉得大陆对台湾有时候看得过高,有时候贬得过低。台湾其实有很醇厚、质朴的味道。”因此他建议,大家到台湾多走走,不要只看到政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