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四大名著在“一带一路”:《西游记》的漫漫“西游”路

//m.zimplifyit.com 2016年05月19日07: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何明星 何抒扬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孙悟空形象

  《西游记》这部充满灿烂文学想象力的伟大作品,自明代面世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一个瑰宝。梳理《西游 记》400多年间的传播历史,有两条不同的轨迹,一条是在中国周边地区的传播,基本上是伴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海外,最初是以汉文原著阅读、接受,再到以当 地语言文字改写、翻译、改编的传播路径;另一条则是通过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的文本翻译、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被东西方不同国家、地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文学 经典。

  伴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海外

  根据全球图书馆数据库的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12月,仍然在“一带一路”国家流通的《西游记》翻译语言为16种,版本多达60个(见图表)。

  根据图示,除俄语、阿拉伯语、罗马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波兰语、波斯语、捷克语等9种语言为中亚、中东欧地区之语言外,其余7种语言均处在亚洲地区,有些属于中国周边国家。

   《西游记》在亚洲的传播,主要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伴随着中国人与亚洲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甚至是伴随着移民的步伐而实现的。如上图显示,被译成的语 言有越南语、泰语、老挝语、印尼语、马来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7种,此外,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还有柬埔寨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僧伽罗语等多 种语言。《西游记》先是在当地华裔和能够读懂汉文原著的上层精英圈子流行,然后再以本土语言进行改编和翻译,这条传播路径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 老挝等国家表现得最为典型。

  《西游记》传播到泰国,根据泰国学者黄汉坤的研究,大约是从1802年开始,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命当时的财政 大臣、著名文学家昭披耶帕康与华人合作,主持翻译改写《三国演义》等作品。改写方式是先由在泰华人口译成泰文,泰人记录,再由昭披耶帕康加工、润色、定 稿。因《三国》在当时的泰国上层社会大受欢迎,一时间翻译改写中国古典小说成为时尚,《西游记》也被翻译改写成泰文出版。在泰文译本的基础上,该书又被翻 译成为柬埔寨语、老挝语。

  《西游记》的译改本在泰国叫《西游》。这些将《西游记》口译成为泰文的泰国华人,大都是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的中国移民。有的在泰国居住数代,成为在居住地传播中华文化的人际传播者。由此推算,《西游记》在泰国的流传,可能要早于1802年。相关学者发现,根据 《西游记》故事改编的戏剧,特别是华南沿海移民最为喜欢的潮剧,就曾在泰国、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国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地区广泛流行。在1685 年至1688年的泰国宫廷宴会中,就有潮剧上演的记录。

  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当地华人移民用皮影戏改编《西游记》故事。法国学者克劳 婷·苏尔梦曾发现印尼爪哇的华裔演出皮影戏的剧目,其中就有直接取自《西游记》的“李世民游地狱”等片段。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出生的华人,不仅用 马来语、印尼语翻译、改写《西游记》等中国经典,而且还抄写、刻印译本,并针对当地居民出租经营这些本土语言的译本。这些书铺的华人经营者有的是集翻译 者、印刷商、出版商于一身,还将雕板刻印、石印技术带到了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有些书铺在19世纪成功转型成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企业,编辑出版报 纸、杂志,并在报刊上连载这些中国经典文学译作。

  此外,《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所充满的佛教思想背景,带动了其在泰国、柬埔寨、老挝、 越南、蒙古等信仰佛教的国家、地区的广泛传播。例如在蒙古国,《西游记》是被当做佛教小说进行传播的,第一个蒙古文《西游记》译本是满蒙辞典编撰者阿拉纳 翻译,在1721年面世。蒙古的许多读者不仅阅读这部小说,同时进行抄写,当做佛教启示录来使用。在老挝,2007年出版了用文字插画形式的《孙悟空》, 书中对佛教词汇进行详细的解释,对于笃信佛教的老挝普通民众来说十分容易接受。在泰国,许多中国沿海移民将祭祀孙悟空的传统带过来。根据黄汉坤的调查,泰 国首都曼谷有9座寺庙供奉着孙悟空。在每年农历初一、十五以及各大节日,都会有善男信女前往齐天大圣庙磕头祭祀,并请大圣的灵符回家贴在门上。此外,民间 相信农历10月12日是齐天大圣的圣诞,这天,大家都会带着香花、素果到大圣庙里祈求大圣保佑。

  《西游记》所特有的佛教文化背景,使其 在亚洲等佛教国家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亚洲人历久弥新的精神家园。例如在泰国,不仅历史上有关《西游记》的图书广受欢迎,而且时至今天相关影视作品也得到 普遍追捧。根据天津师范大学在泰国留学的研究生张充的实地调研,2014年曼谷最大的书店纪伊国书屋有200余种与《西游记》相关的书籍,不仅有中文版, 还有英文版,与《西游记》相关电影约有70部。中央电视台1986年制作完成的电视剧《西游记》在亚洲影响最大,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 尼等地多次播出,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在泰国、越南的荧屏上再次出现这部电视剧。

  文本翻译为《西游记》插上翅膀

  《西游记》在“一带一路”地区的传播,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的文本翻译,使《西游记》插上翅膀,超越了地理区域限制,在远离中国的阿拉伯世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开来。

   《西游记》最早的英译本,可追溯到美国长老会派遣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吴板桥选译的小册子,名为《金角龙王——皇帝游地府》,1895年由上海华北捷报社出 版,由此开启了这部文学经典在欧美英语世界的传播历史。在东北、山东、山西等地传教多年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1913年将《西游记》翻译成《天国之 行》,第一次以英文单行本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西游记》的故事。但在书中,唐僧变成了传播宗教的圣者化身。

  根据笔者在2015年底的统 计,迄今为止《西游记》有18个德译本,其中以传教士汉学家卫礼贤的译本最为知名;《西游记》英译本有64个版本,其中以1942年汉学家亚瑟·韦利的选 译本《猴》影响最大,曾由不同的出版社再版22次。亚瑟·韦利忠于原著,文笔流畅,使《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人物形象在英语世界广为人 知。

  亚瑟·韦利的英译本在中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也影响很大。如《西游记》的捷克文译本、罗马尼亚文两个译本、匈牙利文译本,就是在 阿瑟的英译本基础上转译的。匈牙利文译本由汉学家琼戈尔翻译,1969年首版时曾经发行1万多册,并在1980年再版发行3000册,1977年琼戈尔翻 译的《西游补》也发行1万多册。波兰文的《西游记》译本由汉学家塔杜什·兹比克夫斯基翻译,仅为中文原著的前20回,名为《猴子造反》,1976年出版。 后来由华沙大学的汉学家史比高摘译了其他80回,在波兰影响很大。

  在阿拉伯世界,1968年埃及出版了《猴子》一书,也是亚瑟·韦利从英文转译成为阿拉伯文的译本,还于1998年再版。1984年,中国外文出版社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火焰山:西游记节译》,由汉学家福阿德·艾尤布翻译。

   但美中不足的是,亚瑟·韦利译本仍是选译本。直到1977年,才有华裔学者余国藩,用近10多年时间翻译了《西游记》全本,由芝加哥大学在美国与英国同 时推出。译本注释详尽,特别是保留了原著中的大量诗词,翻译精准,权威专业,被美国汉学家魏裴德教授称之为“精美绝伦”。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教授赞叹, 该译本让“英语世界的文学终于也能够从《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中国名著中得到丰富和补充”了。

  迄今为止,在“一带一路”国家的16种语言 中,只有蒙古、越南、泰国、俄文4个语种有《西游记》百回全译本。特别是俄文全译本,直到1950年代才出现,译者是著名汉学家罗加切夫。这是《西游记》 的第一个俄文译本,影响很大,1982年译者又与人合作出版了一个《西游记》选译本。

  通过400多年的全球传播,《西游记》中灿烂绚丽 的艺术想象、性格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等佛教流行地区的人们所津津乐道,同时,也为欧美基督教文化区、阿拉伯世界的国 家和人民所广泛接受。《西游记》的故事不断被翻译、改编、改写成各个民族语言的作品,各国文学家用各种体裁进行演绎,今天的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多种 现代艺术形式仍在从《西游记》中汲取营养。它启示世人,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绵延至今的文化类型,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这是中华文化独有的 优势。

  (作者何明星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