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不负众望,顺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
“曹文轩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
“继莫言201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的文学力量再次在世界面前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希望!”
…………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曹文轩带着“国际安徒生奖”回到北大,来到北大培文创意研究院举办的“祝贺曹文轩教授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雅谈会”。对于 身为“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评委会主席的他来说,培文这个地方就像家一样,这里有他至亲至爱的朋友师长,可以让他在近来忙碌的工作中得到片 刻歇息。
直至今日,获奖这件“大事儿”引爆的舆论浪潮还在人们的视野中翻滚:读者们从书架上拿出《草房子》重读,家长们 直奔书店采购曹文轩的全部作品,网友们在朋友圈中刷屏转载与曹文轩有关的大量消息。唯独他本人异常平静。“我这人有个心理机制,就是在大事来临之时,迅速 抽身变成一个旁观者。看到很多人在手舞足蹈大声呼号,我就开始好奇——他们在干什么?”
这份如水的平静正是曹文轩给人的最直观的印象。
江苏盐城是曹文轩的故乡。这里水天一体的静谧与纯净如细雨润物,培养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一面是毫不吝惜笔墨,对景物进行大量如诗如画的描写,一面则保 持绝对的纯净,绝不将任何肮脏的词藻带进作品之中。这种独特的美学观,使他能把性格中的纯洁完全地传递给读者,并以之与这个世界沟通。
曹文轩很早就在文学创作上显露出过人的天赋。20岁那年,他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保送到北大,在图书馆系学习了两个月的图书分类法。据北大中文系的 前辈、文学评论家谢冕教授回忆,那时他偶然遇到一位图书馆系的女老师,说在苏北招来一个学生,文学天赋很不错,却苦于无法转到中文系,便问谢冕是否愿意接 受他。就这样,在谢冕的推荐下,曹文轩顺利地跨入中文系的大门。
曹文轩在北大度过了40多年的岁月,至今仍然活跃在讲台 之上。从一名北大学生到北大教授,从一名青年文学爱好者到蜚声国际的著名作家,这一切确实充满传奇色彩。他自己也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身为教师,就要坚 守讲台;身为作家,就要忠于创作。”的确,身为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邵艳君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身为作家,他自始至终都坚 持创作优雅优质的文学作品。这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更加难得。而恰是这种坚守,使他能一直占领精神和思想的高地,让作品保持活跃、自由与纯净。
在雅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前几年,他们几位北大老师去南京开会,在宾馆餐厅吃饭的时候,邻桌有位像是初中生的小女孩 听说他们是北大的老师很是激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半晌说不出话。许久,女孩终于怯生生地问:“你们一定见过曹文轩老师吧?”“当然,我们就在一个单位里 头,天天见面。”她听罢说:“你们真幸福。”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这句“你们真幸福”可能是对北大老师 的一种尊重,也可能是一种崇拜,但归根结底,必定来源于灵魂深处的感动。如曹文轩所说:“我们必须将笔触探到人性底部,那里有共通的人性,有人类共同的喜 怒哀乐、共同的向往和情怀以及面临的共同苦难。”的确,文学作品必须让人感动才称得上是好作品,曹文轩的作品正是如此。在用写作丰富自我的同时,他的文字 也在反哺这个世界,这是社会飞速变革之际最为宝贵的东西。
如今距“国际安徒生奖”揭晓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曹文轩依旧忙 得不可开交,他也直言希望尽快回归自己正常的生活,“奖只是一时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了。但作为一个作家,要是写不出东西就什么都不是了。”他还特别提醒 青少年:在写作的时候,不能只顾天马行空地想象,更需要深入挖掘生活,学习与世界对话,不仅要在激情中感受自我,更要在思考中走进现实,从而成为一个真正 意义上的写作者。
(朱蒂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