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故居博物馆
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
据丹麦官方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共有博物馆255座,其中公立博物馆129座,私立博物馆126座,这些博物馆在2014年的参观者数量为1447.1万人次。
丹麦人口仅560万,但其博物馆数量与参观者人数十分可观。博物馆成为丹麦民众青睐的公共文化场所之一,一方面得益于丹麦博物馆极富特色的布展及活动设计,另一方面则与其博物馆完备的教育功能与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丹麦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丹麦学校的延展教育部分,其对于未成年人群体的重视,使得丹麦民众从小养成了前往博物馆的习惯。
个性化设计吸引小观众
丹麦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儿童区,这一区域为儿童提供各种类型的玩具。不同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对儿童区进行设计,使得每个儿童区都有鲜明特色,有的设计了可登乘的海盗船,可以攀骑的骏马玩偶,有的则展示复古的村落与村民服饰等,让孩子们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体验先辈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丹麦各个博物馆的简介及展览目录基本都有两个版本——成人版与儿童版,前者重视知识性,内容简洁而丰富,后者内容浅显易懂,多穿插图画、小故事等,活泼生动,符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在展览布置方面,丹麦博物馆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将参观变得有趣,以吸引未成年人观展。如位于欧登塞市的安徒生故居博物馆在展厅的地面上刻印了一串长长的“安徒生脚印”,参观者在参观时,可以一直跟着脚印行走看完整个展览,了解安徒生的一生。2015年在位于奥胡斯的莫斯高博物馆展出的“秦始皇——中国陕西兵马俑展”在设计上也将未成年人的兴趣列为考虑因素之一,不仅设计了一群泥质小人展示兵马俑的制作过程,而且设有互动环节,参观者可以现场为“兵马俑”着色、制成彩俑。奥胡斯彩虹博物馆的莫奈作品展,则通过声光电手段模拟参观者乘坐列车进入展厅的效果,其穿越时空的体验,令观众得以欣赏到莫奈当时在欧洲旅行时所见的沿途风光,加深了参观者对其画作的理解。
定期课程培育习惯
丹麦各类博物馆都设有定期课程,授课主题与博物馆的馆藏类型相关。这些课堂平时对丹麦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开放,只要在博物馆的网站提前递交申请,便可在指定日期,带领学生前往该博物馆参加课程。
如丹麦国家美术馆聘请多名艺术家开设艺术课堂,讲授美术、雕塑等内容,每周一至周日会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对学校开放,活动包括用各种食物制作工艺品、节庆装饰品制作、颜色认知专题、展览专题讲解等。
丹麦音乐博物馆则与哥本哈根的音乐孔子学院合作,由该院教师及志愿者定期前往该博物馆在中国乐器展示区为前来参观的学生现场演奏中国传统乐器,使得他们对该馆展示的中国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演奏曲目等有更直观的了解及深刻的印象。博物馆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使得博物馆成为丹麦学生接受艺术、历史与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更是利用其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习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帮助他们养成了定期前往博物馆的习惯。
知识竞赛激发兴趣
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面向全丹麦中小学生的历史知识竞赛,近120所中小学1.7万名学生参加,基本覆盖了丹麦各个地区的中小学校。每年竞赛针对小学3至4年级,初中1至2年级与高中1至2年级三个年龄段设置三个主题,并在竞赛网站上提供相关主题的历史知识参考资料。不同年龄段的参考资料形式有很大不同,低年级学生的资料多以视频、故事、图片为主,讲述丹麦某个时代的历史故事,高年级的资料则多以思辨性材料为主,通过历史事实引发思考。通过三轮的筛选与评比,每个年龄段选出3个班级作为最终的优胜者,他们从丹麦各地前往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领奖,并获得由国家历史博物馆资助的各种参观旅程,如前往丹麦空军基地参观并乘坐空军战机体验。这一历史知识竞赛在丹麦普及率很高,大大提升了中小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情,是博物馆延伸教育的成功尝试。
丹麦国家博物馆常设展中的维京时期文物展区,有一些展室被专门辟为历史教育专区。该区域里不仅陈列了丹麦维京时期文物,同时还有很多文字展板,陈述维京时期的各种历史事件及各方专家的观点,其中有些理论明确指出维京时期所谓的“海盗文化”是被作为一种文化性格与特色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各类观点与质疑被一一列出,供前来参观及上课的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讨论,引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