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如何从文明变革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学?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近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主持人邵燕君在北京大学对谈“网络时代的文学”,长江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主持会谈。
李敬泽认为,中国的网络文学在世界范围里是一个特例。邵燕君则回应,中国网络文学风景独好,是特例但不特异。她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特殊的文化体制,使我们在印刷文明时代,类型小说、商业小说一直不发达,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作家、读者、分享的体制,所以我们的类型文学一直是空缺的状态。并且网络文学因为有媒介的阻隔,在当时确实是最自由的,基本上像野草一样生长着,这是一个契机,国外没有这个契机了。邵燕君还补充道,这不只是传统文学的“补课式反弹”,网络文学不是电子文明最受宠的文艺形式,而是印刷文明的“遗腹子”。在这个网络时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主导文艺就不是网络文学,而是电子游戏。在一个正常发展的媒介之下,这个时候文字应该是不受宠的艺术了,跟它争夺的其实是图像、音乐和游戏。只有在印刷文明的时代,人类迫不得已才用文字表达一切。当可以用影像来表达的时候,未必就继续借助文字了。在网络时代,文字本来也就没有这么大的容量。但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本该压制网络文学发展的ACG一代因为没有本土“食粮”,很大一部分转投了网络文学。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网络文学确实是个特例,但恰恰得天独厚地呈现了在网络媒介之下文学的可能性。 (吉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