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肖宇钦是北京市海淀区育英学校8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校史馆讲解员,从五年级开始她就担任起了校园讲解员的工作。走进 育英学校的校史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校手册、班主任学期计划、学生铅笔盒以及早年上课用的摇铃等井然有序的陈列着,大量的实物、照片和文字记载,生 动地再现了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的足迹和优良传统。
校史馆对师生家长是全天开放的,在这里,这些年轻的校园讲解员们不仅是育校精神的传承者,更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
除了校史馆,还有问道路、九思楼、乐廊亭、景观石,作为一所从西柏坡建立起来的革命老校,育英学校将红色与传统融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并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之根植于学校发展与师生成长的每个阶段。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专项资金支持、规范过程管理、师生广泛 参与、发挥育人作用等举措,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使学校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顶层设计 整体推进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建立规章制度。海淀区政府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多次召开区政府专题研究会,从机制、内容、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区教 育系统成立了以两委一室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淀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海淀中小学校 园文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引导学校用三年时间实现校校有“传承学校历史的校史馆(厅)、富有教育内涵的雕塑、凸显学校教育特色的主题文化墙” 的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坚持用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只有有了核心理念的引领,有了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校园文化才能拥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008年,翠微小学在历经规范化、制度化办学历程后,开展文化办学和用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全体人员成为我们当时的必然选择。”海淀区翠微小学 副校长周金萍对于校园文化的思考历历在目——当时,学校面向全社会征集翠微小学的新校训,在众多投稿中,选中了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和他父亲一起创作的“明德 于翠,笃行于微”,后来经过修改,形成了今天“明德至翠,笃行于微”的校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领与核心,学校的每个角落处处显“翠色”,师生行为准则 项项是“笃行”。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为了梳理提升学校文化理念,成立校园文化研究院,充分挖掘“玉”和“泉”的文化,形成了玉泉小学独特的文化特质——“德如 玉、智如泉”。以“德如玉、智如泉”为课程目标和20个核心要素,学校建构起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玉和泉”的教育,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关注差距,尊 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走上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海淀区各个学校在大力建设好校园文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励志故事、科学常识、伟人精神、学生成长、班级荣誉……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在育人,使师生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涵养着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海淀区积极参加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结合督导评估,树立了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北京科技大学附中的“百炼成钢 铸就梦想”、 玉渊潭中学的“敦品为翠玉 砺学成渊潭”、清华附小的“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幸福人生奠基”、海淀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小学的“生生进 时时修”等,它们或传承 历史传统,或结合办学理念,或突出办学特色,为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科学统筹 长效推进
学校文化是什么?它是一种价值追求,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为中,一呼一吸间影响着老师,影响着孩子的生命。
经过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在思考,谁最能代表文化建设的成果?是我们校园里的老师和孩子们,是老师们的精神风范,是孩子们的才学修养。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外化的形式来引领每一个人明确地找到价值和追求。同时,更需要内化,浸润到所有教育人的心灵。
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十三五”期间,海淀区校园文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制度,丰富文化内涵,规范流程管理,形成 科学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同时,海淀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更加鼓励学校加强软件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作用, 真正让师生从校园环境中领会学校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实现寓教于景、环境育人。
海淀区还将通过加强课题研究、调研走访和专业培训,组织学习先进地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经验等举措,不断提高各单位“一把手”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对 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理念更新。要求各学校要以特色化、品牌化为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挖掘特色、培育品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乔键,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