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研究 >> 文学门类研究 >> 正文
新诗发展到今年,也快100年了。回顾百年以来的新诗创作成就,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那些优秀卓越、耳熟能详、震撼人心,感染人、激励人、启迪人 的诗歌,我以为还是那些与史同在的诗歌。那些闪光的名字:郭沫若、闻一多、光未然、田间、艾青……他们都是因为对当时的历史现实给予了卓越的表达,才得以 彪炳千秋史册。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对现实,立足当下,我感到:还有一部分诗人不屑于表达自我以外的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有误导与曲解,有对过往陈旧表达的 厌倦,有担心再次陷入假大空的窠臼,有被泛流俗的同质化警惕,等等,总之原因不少。诗歌固然要沉入心灵,沉入内心,沉入个人的所有经历与历史往事,因为没 有这个内宇宙的酿造与创化,诗歌就很难避免空洞虚浮,无病呻吟。但我的体会与理解似乎并不那么狭隘。我崇尚深沉厚重与宽阔浩瀚,但又有心灵化与个性化,甚 至是私密性与个人化的创造。老实说,我一直在表达自我以外的世界,但很难说我的表达不是我自己。我永远不是一个孤立的我自己,我与社会、与大众,每时每刻 都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我无法想象自己若脱离了这个世界之后,会获得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说,自由之所以是可贵的,就是因为它具有与世界进行各种交 流,尤其是复杂的、丰富的、精微的、情感交流的各种可能的渠道与交流的权利。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权利,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说:我表达自 我以外的世界,但我所表达的每一个字,都是在表达自我。因为自我以外的世界有我的兴趣、爱好,有我的朋友、亲人,还有我的感受与体验、观察与分析,还有我 的痛苦之源,爱情之源,思考之源,力量之源,我怎么可以脱离这个世界而不食人间烟火呢?我的所有思想与情感,体验与心得,都是自我以外的世界给予我的啊! 我有什么权利去无视?自我以外的世界里有我的一切的一切,甚至还有我的血和泪,因为自我以外的世界不仅对我有恩惠,同时也经常会对我有伤害,对我有触动, 使我悲痛欲绝,使我泪流满面,使我欢喜若狂,使我忘乎所以,使我有所成就,当然,也无数次地使我有所失败。我离不开自我以外的世界,因为是这个世界造就了 我,他让我有了生命、精神,还要让我结束生命,回到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所以,我觉得,如果硬要把自我与自我以外的世界,即把诗人和现实世界一刀两断的 话,这是无知。如果有人故意要这么去蛊惑,去引导,去教唆,我以为,那绝对是荒谬的,是误导、是别有用心,是不负责任的。
关于自由。自由当然是美丽的,更是可爱的。我们必须珍惜,像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要珍惜自由。一个人,一个高尚的人,他不可能 没有自己的世界观,也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认为:最高贵的精神追求,一定是心灵深处的良知。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良知是写好每一首诗歌、每一个字 的、最雄厚与坚实的精神仰仗。良知在,诗就在;有良知充盈的诗歌,就一定有好诗的光芒闪烁。当然,还有诗人的学识与教养的问题。一个有教养、有涵养、有修 养的诗人,他对待自由的态度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今天的诗人无论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养,还是对西方世界的各种经典的学识,从广博到深厚上来衡量,都是远 远不够的。没有古今中外的多维度的参照,对自由的态度与行为,就很难保证与做到清醒与理性。所以,我想说的是:今天的诗人是21世纪的诗人,如果说与 19、20世纪的诗人有什么区别的话,我希望的区别是更清醒、更理性的自由。当然,诗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自由,也是更宽阔、更深厚、更文明、更精准的自 由。是真正灵魂的自由、精神的自由,而不是相反。
关于历史与对历史的表达。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对法西斯反人道的认识上,人类的文明社会早已达成了共识。当我们回顾20世纪 的时候,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都直接致死人命数千万。然而,这样的血腥战争的历史被淡忘,被一笔带过,被轻浮的、浅表层 的、粗线条书写,我以为是不可以的。回顾经典,作为一位身在军旅的诗人,我常常会为那些虽然才华横溢却因为无视这两次人类空前绝后的大灾难的战争历史的诗 人而惋惜。放着这么波澜壮阔的历史不去沉浸,不去挖掘,不去书写,不去把我们爷爷奶奶的故事、经历、磨难、痛苦,以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灾难史、反抗 史、斗争史、战争史、英雄史、民族史、国家史书写出来,从而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永久和平提供维护捍卫的经验表达,我认为是诗人的失职。我甚至认为:是 灵魂对公理追寻的缺失,是天良对邪恶批判的沦丧,是文明对美好渴望的泯灭。这是不可以的。我注意到有一种“理论”,认为诗歌创作不宜进行“宏大叙事”,但 谁又说了对历史的审美就一定要写成荷马史诗?你写短诗也不是不可以呀!问题是你对这些历史沉浸了没有?你体验了没有?你书写了没有?更何况,对于具有丰厚 储备与才华的诗人来说,你有那么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诗人可以借鉴,难道就不可以尝试着对历史进行庞大的艺术创造?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从没有开始,去创新造 就一个东西出来。俄罗斯诗人库什涅尔曾说过:长篇小说的层出不穷,使长诗写作的成功率约等于零。然而,我想说的却是:从零开始——如果不是从零开始,新诗 又怎么可能有希望?真正有才华的诗人,又怎么可能获得巨大的抒情空间,从而创造出伟大的史诗?
最后,关于审美。什么是诗的美学品质,而不是社会学、道德探讨与评判?中国新诗从胡适时期到现在,已经差不多近100年了。今天的新诗已经不是 在说大白话了——也就是说,中国新诗已经进入了审美的世界,它已经完成了对古今中外诗歌的基本形态的整合与创化。虽然这个整合与创化还是初具模型的,还是 框架,还是雏形,还是存在这样与那样缺陷的,还需要大量的血肉来丰满它。但是,我要说的是:它毕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很大到浩瀚,也就是说,它 完成了从大刀长矛到小米加步枪,从冷兵器到火器营,从机械化、电气化到现代化的过渡,它已经不再是低级的原始艺术了。那么,在汉语诗歌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 下,我觉得我们的新诗是不是具有美学品质与价值、是不是具有哲学意味与精神的向度、是不是具有对汉语言修辞的突破与创新、是不是对诗歌形式的探索有所发现 与创造?似乎就应该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诗歌创作所要遵循的准则。
功课还是要做的。我是说——假若你想做一个真正独立的、而不是结伴取暖的、既有美学品质又有社会担当的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