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水绘园,碰触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m.zimplifyit.com 2015年11月30日15:48 来源:工人日报 兰海燕

  水绘园,江苏如皋的一座文化名园。印象中,这里秋叶般飘浮着一代名士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柔媚到骨子里的雅事。然而,当走进水绘园,在邻绘园拜祭胡瑗先生,在隐玉斋曾巩读书处流连,当闻听碧落庐三间矮房里戴敬夫的慷慨悲歌,不禁对这座“文人园”有了全新感知,不经意间,碰触到农耕时代文人士大夫过往的身影。

  一

  深秋的水绘园,淡雅高洁、意境深幽。跨过逸桥,在高大挺拔的水杉、亭亭如盖的广玉兰下,邻绘园默然而立。这里便是理学先驱胡瑗先生纪念馆。

  相当长的时间里,国人心目中的“理学”大约是和“吃人”相勾连的,“理学家们”也一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一是大骂康有为乱了纲常,二是歧视祥林嫂败了名节”。然而,当笔者静立于胡瑗像前,感悟到的却是飒然的清新之气。先生“明体达用”的学术倡导,一反汉唐烦琐经学,也是对知识分子解放思想、注目现实的启导。

  胡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出生于如皋,“家贫无以自给”,21岁径往泰山“攻苦食淡,十年不归”,其恐因家事干扰读书的家信“投书涧”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泰州凤城河畔,一座文会堂讲述着胡瑗、范仲淹、滕子京等名士相识相知的故事。返乡后,胡瑗绛帐授徒,终生从教,王安石描述其“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藿安蒿莱”。其住草屋吃野菜独鸣道德之举,感动着划粥割齑自幼苦读的范仲淹,在调任苏州郡守后,即设立郡学请胡瑗执掌。

  此时,承袭汉唐传注、恪守古训之风盛行,士人不敢在内容上求新意,只能在文辞上细雕琢,诸如唐进士朱庆馀《上张水部》所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政事不谙,品德无柢,进士轻薄为当时所诟病。

  “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考验着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如皋市旅游局副局长阮强舟介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瑗以学院为阵地一反世风,面向整个宋王朝亮出他鲜明的教育思想——明体达用。所谓明体,即以圣人之道传授学生,使之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安民的道理;所谓达用,是指讲究实用而非追逐辞藻。此种将探求经典要义直接用于改良社会的主张,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度契合。

  明体达用之经世济国思想,如清风拂过草原,打开了士子头脑中久被禁锢的铁窗。南宋朱熹把胡瑗及其弟子程颐、程颢等人的理论加以综合,集其大成,建构了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以后的官方哲学理学学派。

  尽管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发展到极致,逐渐成为束缚人们精神的枷锁,但在当时胡瑗及其弟子敢于祭起观照现实之大旗,倡导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德理想,无不坦荡着知识分子的人格良心、家国情怀。

  二

  在水绘园遇到曾巩读书处,出乎笔者意料。

  曾巩是江西人,成就主要在词文,位列唐宋八大家。品性方面的印象,更多来自其“不要金银要风雨”的故事。

  文载宋神宗一次宴请群臣,酒至微醺,问文武百官希望得到何种赏赐,或说官职,或言财富,或是田亩,唯独曾巩希望得到风雨:求得一夜风雨,换得遍地黄金。

  原来,此时天下大旱,禾苗干枯,曾巩正为农户担忧。神宗闻听很是感动,连夜批奏章,免捐税,并赐曾巩“秋雨名家”金匾。

  当走进曾巩读书处隐玉斋,笔者却有了另一番感受。

  隐玉斋庭院中,一株树龄逾千年的桧柏苍劲挺拔。讲解员称,这株六朝古桧是曾巩与其父曾易占所手植。

  廊庑东壁,嵌一刻石:宋曾文昭公隐玉斋故址。近年考证,此非文昭公曾肇寄读处,而是其兄曾巩读书处。其时,曾肇尚未出生。

  然而,对此石刻,当地文人也有一解:曾肇对曾巩感情深笃,曾巩去世后他曾著文称“恩犹父师”。闲暇之时到兄长曾巩求学处读书阅文,并题名“隐玉斋”寄托哀思亦为情理之中。

  曾肇对曾巩“恩犹父师”的评价,道出了曾巩的另一种品质。

  曾易占任如皋县令时,将14岁的曾巩带来如皋。其后调任江西玉山县令,16岁的曾巩随父迁赣。4年后曾易占遭诬陷罢官辞世,曾家陷入困境。

  观看展览得知,其父去世后,曾巩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倚傍境遇下,抚育4个弟弟、9个妹妹,而自己36岁才娶妻成家。39岁时,曾巩带领弟弟、妹夫赴京师参加科举,一门6人全部中第。继母去世后,曾巩护送灵柩南下家乡而一病不起。曾布、曾肇在曾巩亦父亦兄关爱下砥砺成人,曾布官居宰相,曾肇亦多有政绩,卒后谥“文昭”。

  抬望眼,隐玉斋一方天空如洗般澄澈。曾几何时,这里留下曾巩多少长歌短诵,多少夜读孤盏,但笔者更愿记下他最温情的另一面,对耄耋长辈,对踽踽弟亲……

  三

  到水绘园,不可能绕开冒辟疆。水绘园建园后距今400多年历史中,历四世至冒辟疆始臻完善。明亡,冒辟疆退隐于此终至“写字易米”,“以汉民铮铮之气”面对异族统治,其故事至今传扬。

  冒辟疆,明万历年间生于如皋望族。其时明王朝已呈溃乱之势,但江浙士大夫依然过着宴安鸩毒的奢华生活,秦淮河畔文采风流盛于一时,冒公子自然不能例外。在错失吴门名妓陈圆圆之后,他与“秦淮八艳”的董小宛结成伉俪。

  “香林客隐花犹笑,水绘无声月自闲。”在水绘园的水明楼,前轩内悬挂董小宛诗词和古琴台,中轩安置着用整板红木雕刻的竹罩,登楼推窗,轻风拂柳——从相识到相恋,相濡以沫的9年生活,又无处不使后人感动于冒、董的依偎深情。阮强舟手指一株阔大雪松:董小宛喜观树,冒辟疆就专在树前造楼,“天空湖是月,阁迥楼为云”,观树楼前的楹联,如带飘动,道不尽多少风流。

  明末清初乱世之秋,冒辟疆心灰意冷,过着“半村半郭宜画宜诗”的散淡生活,康熙年间,又遇族人争家产骨肉相残。历经国破家难,冒辟疆被迫在水绘园西侧构筑匿峰庐,水槛草亭,渐陷潦倒,终至“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此时,清廷下诏征“山林隐逸”,冒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如敝屣,坚辞不赴。

  从匿峰庐穿行而出,有三间矮房名碧落庐,为冒辟疆纪念好友戴敬夫而建。戴与冒曾诗词唱和,明灭后,戴在家乡安徽绝食而亡。三间矮房,铭刻了冒辟疆的悲愤记忆,也成为一代饱读儒学的知识分子慷慨悲歌般的气节写照。

  四

  在水绘园盆景博物馆,一盆名为“蛟龙穿云”的盆景引发笔者驻足。这盆树干酷似青龙的盆景,其标牌记载:“古刺柏盆景,系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古柏园中的遗物,距今1000余年。”

  历经千年而不蠧,其形越发飘逸,其质愈加高贵,成为整个盆景园的镇园之宝。或许,这就是一种积淀、一种传承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