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人是需要一点书香的(乌尔沁)

//m.zimplifyit.com 2015年12月11日09: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乌尔沁

  对于买书藏书,戈宝权先生总喜欢讲两句话。一句是“人是需要一点书香的”。另一句是“书与人同”。“书与人同”这个话,是我们每一次见到先生和他的书时,他都要摩挲着他的书,认真而投入讲的话。那时,在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先生家里,在南京后半山园寓所,在他的故乡江苏东台,戈先生都会讲“书与人同”这个话。因为先生就是这样的人。2000年5月15日先生逝去了,但是因为书,他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捐给能够继续好好看书的人用。一直到今天,我都能够记起,先生那明亮和执著的眼神。

  80年前,22岁的青年戈宝权出任中国驻苏联记者,在莫斯科工作时,他订购了一套纪念托尔斯泰100周年俄文限量版的《托尔斯泰全集》。从此以后,《托尔斯泰全集》出一本,戈宝权就买一本,前前后后历经30年,戈宝权终于买齐了全套91卷《托尔斯泰全集》。因此,戈宝权也成为了新中国收藏这套版本最全的收藏家。

  今年,是戈宝权先生捐赠91卷《托尔斯泰全集》30周年的日子。我再一次来到先生赠书的南京图书馆“戈宝权藏书室”。早在1985年戈宝权就将50余年来累积珍藏的两万多册藏书捐赠给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专门为戈宝权捐书设立有“戈宝权藏书室”,为的是让更多读者借阅和利用。而且,先生还将江苏省政府颁给自己的捐赠奖金全部捐出,建立了“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基金”,勉励、奖掖、扶持更多年轻的翻译工作者。走进戈宝权在南京后半山园寓所,仍然能够感觉到戈先生在这里留下的书香气息。我记得,从前我们每一次去看望戈先生,他总是回忆和念念不忘自己的书。先生会这样说道:1935年我还是那么年轻,我到莫斯科工作3年时间,当时经常去高尔基大街,去莫斯科艺术剧院街,去莫斯科铁匠桥和阿尔巴大街一带新旧书店看书买书。我喜欢淘旧书,尤其喜欢收集俄国古典作家文集手稿,研究他们的论著,看他们的回忆录。因为太喜欢,后来就干脆改行做了职业外国文学研究工作。“人是需要一点书香的”对吧。

  戈宝权先生记忆中,跟随了他一生的那套《托尔斯泰全集》也经历坎坷。“文革”时,有心人把91卷本《托尔斯泰全集》搬进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封存起来藏好。1970年社科院的工作人员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人们又将91卷本《托尔斯泰全集》装进战备箱里秘密运往河南鸡公山上收藏好。其实这个藏书大动作,就是“书与人同”啊。

  戈宝权先生一生爱书藏书,从他少年时代来到上海求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对书籍的收藏工作。戈宝权说,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逛书店买书译书。早年间,戈宝权平时在北京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书店。灯市口中国书店,琉璃厂中国书店,隆福寺中国书店,都是戈宝权的最爱。戈宝权每出差到一个地方,最有兴趣去逛的,就是那里的旧书店。记得后来,先生在南京时还问过,北京街头的哪家哪家旧书店还在吗?早先旧书卖得可好啦 ……

  1982年,戈宝权先生回到自己家乡江苏东台市时,给东台图书馆赠送一批珍贵藏书。后来的1988年,在母校东台师范学院,戈宝权将个人珍藏多年的2000余册杂志和译著赠送给东台市图书馆。东台市政府为此建立了“戈宝权图书馆”。多年的读书生活,戈宝权先生同许多作家、学者有着深厚交往,他身边保存多年来的文物级别书品,其中包括郭沫若、茅盾、巴金、邹韬奋、曹靖华、丁玲、曹禺等文化人物的亲笔签名赠书,以及日记杂志报纸等珍贵文献资料,后来完全毫无保留奉献出来。先生认定的是:“化一人之乐,为万人之乐。”戈宝权先生希望还有更多的人爱书,藏书,读书,写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