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原创 >> 正文
1965年,我呱呱坠地。我总觉得我们这代人“比上有余,比下不足”。说比上有余,是我们没有像“老三届”一样,经受那么多的磨难,童年的生活基本是平静的。说比下不足,是跟70、80或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比,他们拥有的物质条件,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
回想起来,儿时的生活总体还是快乐的。也许对大人们来说,那时的政治气氛是压抑的,可这种压抑的氛围,是懵懵懂懂的孩子没法体会的。在我的印象 中,大人们整天忙碌,很少顾及和照料孩子。儿时的生活是清苦的。每天的早餐是妈妈上班前烤在炉台上的馒头。我会把馒头切成四片儿,再在两片之间薄薄地涂上 一层炸酱,边走边吃。当时的同学中,早餐能吃上馒头的不是很多,这可是难得的美味,引得小伙伴们垂涎三尺。
在我的记忆里,说到分享,更多是指对食物的分享。例如有人买了一根冰棍儿,往往是自己吃一半儿,另一半儿则是被小伙伴儿你一口我一口地瓜分了。 要是谁兜里装了葡萄干之类的稀罕玩意儿,那必须要做好“安保”工作,否则,衣兜儿会被那些馋鬼们扯开了线。那时孩子多数嘴亏,只要遇到能吃的,大伙儿就会 兴致盎然,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树采槐花吃。那时北京道路两边种的大多是槐树,每年夏初,槐树繁密的枝叶间开满了奶白色的槐花,槐花淡淡的香气随风弥漫,钻进 了每个人的鼻孔。每到这时,孩子们会成群结队地去采槐花。这件事儿, 绝对能体现他们高昂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 采花的工作是由一群孩子的头儿来负责,一个擅长爬树的孩子来帮忙,两三个女孩儿负责收集槐花,两三个会打架的主儿负责外围警戒。大伙最开心的是围坐在一起 大快朵颐。回想起来,舌间仿佛还留有槐花的甜香。
当时的食物资源短缺,大人们可以支使孩子去买油盐酱醋,只有一样东西不敢让孩子们独自去买,那就是芝麻酱。当时持有北京户口的城市居民, 每户每月凭副食本可以买二两芝麻酱,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年代芝麻酱对孩子的诱惑,比现在任何食物不知大了多少倍。
有一次我经不住邻居男孩儿的软磨硬泡,答应陪他去买芝麻酱。 记忆里,这孩子家的伙食是全楼里最好的,我想可能这家大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缺嘴,所以才放心大胆地把这件充满诱惑的工作交给他。也许是他妈给的饭碗过大, 二两芝麻酱盛在里面,怎么瞧怎么觉着少。芝麻酱散出的香味让我俩的脚步越来越慢……
他终于开口了。
“我觉着这回的芝麻酱和以前的不一样,我想尝一口,看看咋回事儿。”
话音未落,只见他用食指轻轻地舀了一小坨芝麻酱放进嘴里,他吧唧着嘴唇,还伸出舌头,把指尖上残留的芝麻酱舔得一干二净。
“味儿怎么样?”
“没尝出来。”
“要不我也帮你尝尝?”
男孩的目光一下子警觉起来,但马上又平静了下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在来的路上,我一直喋喋不休跟他说,我是如何讨厌芝麻酱那股怪味儿的,还说家里的芝麻酱没人吃,放得都长了毛。
就这样,我们俩你尝一口,我尝一口。到了楼下方才傻了眼,这二两芝麻酱就剩个碗底儿了。此时男孩儿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他咬着嘴唇琢磨半天,突然对我说:“你们家的芝麻酱不是没人吃吗,要不你回家给我倒点儿来。”我当时是真恨自己这张嘴,吭吭唧唧地说:“我不是说了嘛,我们家的芝麻酱都都长毛儿了,昨儿晚上,刚让我妈给倒了。”
打这以后,楼里的大人们再也不敢让哪个孩子去买芝麻酱了。
缪 惟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