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诗歌 >> 作品评论 >> 正文

在孤独中品尝诗歌的味道

//m.zimplifyit.com 2015年12月17日10:21 来源:新疆日报 李东海

  “几十年的风雨人生,都不曾和自己的家人去畅谈一下自己对文学诗歌的理解。母亲在我生命岁月的年轮里,充当着永恒月亮的角色。曾经,母亲和父亲一样,都极力反对我写诗。在她的眼里,我是一个变化无常,不稳定的,与她内心期望相去甚远的一个影子。就是这个影子,时刻牵动着她的灵魂。她反对我在家里大声地吟诵那些我创作的诗歌;她反对我不管不顾地投入到祖国大好的锦绣山河里去寻觅诗歌灵感的行为;她更反对我丢下她,远离她,不知深浅地浪迹天涯海角的生活及忍饥挨饿的自虐行为……”——摘自裴郁平散文《你懂吗》

  认识裴郁平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刘乃亭的介绍。但认识以后,我对这个喜欢诗歌的人,开始有了了解和交流的愿望。在交往中,我渐渐喜欢上这个讲情讲义的小裴。但他的诗,我看的不多。再后来,我发现与小裴交流最多的话题,竟然是诗歌。是诗歌把我们俩联系在了一起,也因为诗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

  一天参加他生日的饭局,他的中学同学说起了他为诗歌不要命地疯狂故事后,当时心里一震:有了细读他诗歌的欲望,我想从他的诗歌里读到他情感的本质和特征。

  从他2003年出的《品味孤独》诗集,到他近几年写的四十多首诗里,我读到了他在孤独中品味诗歌的味道。一个如此纯粹的人,仅仅为了诗歌,不要工作,走南闯北地寻求诗歌的知音。行吟、流浪、冥想,打乱常人眼中的所谓世俗生活……然后又回到常规生活中,经商、做企业,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并且依然深爱诗歌。这种激荡、跳跃和回归,让我的内心再一次被诗歌震撼并心存敬畏。诗歌可以让一个人这样富有传奇色彩地生活和写作?真是不可思议!

  我最早读到的裴郁平的诗歌是《给海……》和《雅玛里克山》,这两首诗歌都写得轻松愉快,像个恋爱中的青年。

  就这样惦念着/像绿野、像沙海、像戈壁/青春的、黄黄的、静静的/一个沉在碧波里的梦/一种苍宇和大地的碰撞/就这样追忆着/如诗、如歌、如梦/飘飘的、荡荡的、昏昏的/一杯杯从风里飘来的美酒/一双双明净如初的傲然的眼睛/静静记录着/如醉、如疯、如霞/慢慢的、静静的、柔柔的/一叶漂荡排浪的白帆/一叶色彩包容浮悬的小舟/谁不牵挂/海浪里那盏引航的灯标——《给海……》

  从这首诗里,你看不到诗人裴郁平的影子。你无法相信,这诗是出自一个块头大个儿高的男人。这柔情如水的抒情,像一个儒雅的男子给大海的情诗,它如此的绵柔和温婉。这与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的粗犷、高亢和激荡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抒情风格。但当你读过后,会感到恬静、舒缓和美妙。诗人裴郁平在诗歌抒写中,喜欢用排比的句式,喜欢描述。这使诗歌增强了音乐感和现场感。这首诗我推荐给新疆朗诵协会朗诵后,受到了许多听众的好评。《给海……》把一个诗人需要的宁静和渴望,写给了大海。从而使大海在诗人的眼中和笔下,宁静而舒缓,像母亲的怀抱。“就这样惦念着/像绿野、像沙海、像戈壁”的大海;“就这样追忆着/如诗、如歌、如梦”的大海。这大海是诗人内心诗歌的海洋,而那白帆中的小舟,就是诗人划向诗海的舢板。这是一首美丽动情的小诗,是让你读后忘不了的诗歌。我没有从这首诗里,读到他的孤独和流浪,读到的是一种美丽的景象。

  他的短诗《雅玛里克山》我读得比较早,该诗曾在几年前的《西部》杂志上刊发过。这首诗,把乌鲁木齐的雅玛里克山写得谙熟如家。这是对于自小就攀爬行走在这座山上的美好童年记忆的回想。这种美丽的回想,用诗歌表达,显得那样亲切、生动和逼真。诗歌的本质就是真实和淳朴。诗人裴郁平在这首诗里,实现了这种诗歌的本质,也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本质。让我们静读一下这首诗:

  在地质年代里/你被造就得如此奇幻/在站立的高度下/在站立的高度上/我看见了你的海拔/儿时的记忆曾践踏过你的肌肤/儿时的记忆曾躺卧过你的胸脯/今天香烟泛起的缕缕青尘/让你的感觉沉没在我的心里/不被征服的/不能征服的/扶正你高雅的心态/体味山风山径山谷的土/体味山语山行山坳的石/你的躯体/为我今天书写下一座山的感叹

  是的,对于山的记忆和敬畏是要“体味山风山径山谷的土/体味山语山行山坳的石”。诗歌是写你熟悉亲切的物象和感情,从熟悉中写出别人不熟悉的内涵。乌鲁木齐的雅玛里克山,我们似乎都很熟悉,但裴郁平在熟悉中写出了我们不熟悉的内涵:“在站立的高度下/在站立的高度上”你是“不被征服的/不能征服的”。

  裴郁平的诗歌,意象单纯,感情真挚,脉络清晰,每首诗都很短,但感情饱满,像他做人的风格。但是,当我读到他长一点的诗《浪漫的流浪》的时候,我对他人生的主调和他对于诗歌的情愫,才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八十年代的火车拉着东行的/满是诗稿的诗人去流浪/离开了达坂城/告别了吐鲁番/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脉从身边掠过/想起了塞外/寻找烽火台的遗迹/孤独的戈壁、黄土和人一样没有了踪影/心潮澎湃是青春的符号/窗外和内心交汇成渴望

  诗文的湖水/艾丁湖里生出了嫉妒/干裂的肚皮/醉酒燃烧起了心中的激情/这是一个还有诗歌的年代/为诗流浪——《浪漫的流浪》

  一个曾为诗歌流浪的诗人,就这样开始走进我的内心。这是我现在看到的裴郁平吗?这与他的同学给我描述的情形一致起来,也生动丰富起来。我开始寻找那个“为诗流浪”的裴郁平。

  上世纪80年代还是诗歌的年代,朦胧诗席卷中国大地。北岛、舒婷、顾城、江河,这是诗歌的名字,是中国时代的色彩和音符。作为诗歌青年的裴郁平,离开家乡,追逐梦想,只身东行寻找诗歌的梦想。徒步、露宿、浪迹;敲开一个个诗人的家门,谈诗、会友、朗诵。就这样,裴郁平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他拿着诗稿,拜见了一个个诗人。回到家后已是衣衫褴褛,满面春风。作家尚崇龙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当时的裴郁平:

  “他在为诗而疯狂时,我聆听了他的心灵的呼唤,其实,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他为我朗诵他的诗,从我的单身宿舍追到我新婚的小屋,不管你想听还是不想听,总之,他有一股青春的热血,诗成了他的生命。

  那时,他一个人背着书包,书包里装着他的诗稿,沿着兰新线、陇海线一直向东,徒步走了数个省,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有时还麻烦在沿途城市上大学的同学,目的很简单,为了混上一顿饭或是睡上一觉。然后,他去拜访当时一个个有名的诗人和作家,例如北岛、顾城等等。他一次次叩响了这些名人的家门,让人家的生活不得安宁。总之,他为诗而疯狂。

  实际上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他的思维无法融入现实人的思维,他在超前地孤芳自赏,然后在认真地享受孤独。”

  诗人裴郁平在我的面前,立体和全面起来。特别是他的诗集《品味孤独》,让我找到了他孤独的根脉。他是因为诗歌,才变得孤独起来。他觉得诗歌是他的恋人和伴侣,他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都倾诉给了诗歌。所以,他与别人,已无言可谈。看他的《春思》:

  双目凝望着/大地晨风送来的雨丝/一股股微寒的呼吸/散在空气中化作朵朵白云/盼望着南国温暖的问候/冬雪逝去的早晨/枯叶等待新的落燕/一年又一年/仍在思念

  这是他回到新疆,对于南国之行的回味。他是在思念南国的姑娘还是在思念南国诗情的温馨?或许二者兼有。在诗歌中孤独着,在孤独中温暖着,这就是诗人裴郁平的心境。他像一个在夜色里偷食食物的老鼠,在偷食着诗歌的月光。不停地、孤独而固执地在进行着自己的“行动”,让他人感到不可思议。再看他的《小草》:

  我喜欢在春风里看你/勃勃的生机顶出大地/纤纤身影铺天盖地/笼罩苍茫的阳光/吸附孤单的星月/投在四季里的情感/冬的埋葬是生命的回归/我不会惧怕枯黄的秋天/你无怨无悔/又绿遍天涯

  在诗歌面前,裴郁平一直有一种深深的谦卑和敬畏。他是一棵小草,面对诗歌、面对母亲,他都是这样。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他在《你懂吗》的散文里写给母亲的话:“母亲,你一直在关注着儿子的一切,儿子是父母的作品,你在自己的作品里寻找着你内心的渴望和结果,而我作为母亲的作品,却总是在破坏着她的构思和创作的意念。现在每每想起和谈及,种种无奈和愧疚便油然而生。仰望天宇的眼睛在寻找着那些我曾经认为母亲看不懂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围绕起来,汇聚起来,使这样再普通不过的故事永远珍藏在我内心深处……此刻我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诗歌曾让诗人远离母亲而去向内地寻找诗歌的声音,诗歌又让诗人回到母亲的身边,以诗人的名义带给母亲以安慰和自豪。这是诗人裴郁平,在孤独中品味着诗歌的味道。我们再读读他的短诗《停》:

  夜风里的星星/移动着云/舞动着疲惫的手臂/从笔尖渗出心间的泪/蒙蒙的苍天/扑着早春微寒的冷/包容着我静坐孤处的记忆/难道母亲的心曲里/我再不能把秋的思考/收进自己生命的烛光/熄灭过路灯的空气/星光不会再叫你停

  在静夜里,从笔尖里渗出的心泪,是诗人用诗歌写给母亲的深爱。一个幡然悔悟的人,会对事物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理解。因此他在《你懂吗》的散文里又说:“亲情的故事一定是最美的,感动在孤独的回忆里滋长,孤独在回忆的眼睛里不再孤独。很早很早以前,我刚刚出生的时候,父母的眼睛其实不孤独,充满了希望和爱怜,只不过我让孤独的故事总在父母眼睛里闪现,可父母永不言悔,无奈之后永不放弃。”

  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懂得一切的时候,我们已经来不及悔悟,但我们可以担当和救赎。诗人裴郁平的诗歌之路,是放下一切地去走遍天涯,寻找诗歌的温暖亲情;找到诗歌后又折回头来扑向父母的身边像个乖巧的孩子。其实,他是父母的儿子,也是诗歌的儿子。他在孤独中品尝着诗歌的味道,最后他品出:在肉体上他是父母的儿子,在精神上,他是诗歌的儿子。他的孤独,来自于他在父母与诗歌中的挣扎。当他找到和懂得后,肉体和精神的父母竟然如此地和谐和统一。孤独,不再围绕着他,围绕他的是幸福和欢欣。

  一个为诗疯狂的人,在诗歌中品味着孤独,又在孤独中品味着诗歌。最后是诗歌让他醒悟了一切,诗歌也融入了他的血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