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新书推介 >> 正文

来自生命本身的悲伤

//m.zimplifyit.com 2016年04月26日15:29 来源:晏 来

  简媛的《空巢婚姻》是一部现代女性的命运之书,通过讲述一家三代三个女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命运轮回,表达对基本婚姻情感问题和普遍社会问题的深 切关注,向混沌的当下中国现实提出令人警醒的空巢婚姻问题。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相当纯正的问题小说传统。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学作家瞄准时代生活中某个迫切而 重要的社会问题,进行文学形象演绎和深入思考,引发人们的关注重视,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小说在新文学初期一度影响广泛,对文化启蒙和社会变革具 有积极意义。从文学史的眼光看,应该说《空巢婚姻》与时下在图书市场畅销的官场、职场、财经、情爱小说一样没有更多新意。正如作者所说,她关注的只是这样 两类人的婚姻现状。一类是从事建筑、路桥、水电、建筑、铁路、勘探等行业里的相关人士,一类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难,如何安置妻 儿。于是空巢婚姻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作者的写作是从问题出发的,要对当下中国现实直接发声。说是写三代女人,前两代只是略写,重点讲述第三代女子、中学 教师胡静与丈夫王国庆两地分居10年的悲怆历程,还围绕胡静有意设置了另外几对空巢男女故事。由此构成一个当下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指出空巢问题造成悲剧 性人生或悲剧性人生托举出空巢问题。总之现实介入态度鲜明,在对男女之间脉脉含情的描写或幽怨叙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问题意识。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在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具有主题先行、思想大于形象的弊病,被指摘文学性不强。如果《空巢婚姻》的价值只是提出一个社会热点问 题,那么也难免落入了问题小说的窠臼。对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写这类小说不在于你提出什么问题,而在于你如何提出问题。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是一个有文学自 觉的作家,《空巢婚姻》在具体叙述、文本肌质方面对问题小说模式有所超越,呈现出一些新的元素。

  一是从抽象的主题向实在的生活下沉,努力发掘现实生活的沉积层,掏出带有地层温度的生活原料,使小说仅在反映生活的质地和容量上就能立住脚。小 说写筒子楼生活的第二章颇出色,把筒子楼居民的生活环境、吃喝拉撒、男女情欲、邻里关系写得真实传神,尤其描写小市民的利害权衡心理微妙深致,富有人间烟 火气,可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民生活的一个微型标本。还有农村生活、学校生活、建材行业、娱乐行业等多个时代生活侧面,都在小说中有实在的体现。有这些生 活元素做底子,问题的展开深入就不抽象了。

  二是成功塑造了几个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因素,小说说到底还是要写人,作者注重写活写深人物的性格,效果较好。小说成功刻画了主要人物胡静、 王国庆、黄健,写出了他们的沉静、粗放、热烈等典型性格,就连着墨不多的第二代女人胡丫也写得很鲜活,其光彩甚至盖过了主要人物。胡丫来自农村,虽然勇敢 追求爱情,但农村女人的那种粗俗、暴躁、自私仍是其本性,来到城里之后,这种本性仍然牢固保留在身上。在小说中,她进城一看到筒子楼就嚷:“这昏天暗地的 破房子也能住人?”后来就与掌勺的食堂师傅干仗,行动、语言、心理和外表等都与这一品性高度贴合。作者描写精细准确,不打折扣,哪怕是其沉浸在爱河时也不 忘写她的粗俗性。在写人上,作者是学习了前辈经验的,在对胡丫刻薄性格的描写上,甚至可以看到张爱玲《金锁记》中七巧的影子。

  三是写了个体生命的深层体验。作者把人物都沉在实在的生活和实在的欲求中,拷问出他们个体的真切感受,毫不掩饰地呈现他们生命的愿望、冲动和痛 楚,使小说某些部分洋溢着发自人类本源的生命气息。作者写婚姻家庭,不是抽象地谈圣洁的爱情,而是落在人的客观感受和小夫妻的小心思上。小说中有不少写实 性的性描写,男女都有本能欲望,爱情首先落在人的生理需求上,这样让人感到小说所写的婚姻感情真实可信。胡静大学毕业后,放弃家乡师院的优越工作跑到外地 中学就职,是出于摆脱吵闹的家庭、追求自由的新生活的生命冲动。胡丫离开村子时,恶狠狠地诅咒了一声:“这鬼地方,老娘我终于可以抛弃了。”长期以来在农 村被压抑的生命得到淋漓尽致地释放,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感到一种原始生命的强力。还有王国庆之所以抛妻去南城下海,也是出于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和过上更有尊 严的生活。这种对人生命状态的如实描写,让问题小说的宏观阐发建立在个体生命体验的支点上,深入人心,具有信服力。也使小说的意义常常不自觉外溢,偏离既 定主题的阐发轨道,从普遍的社会问题下沉到对人的存在的多元化思考。

  (《空巢婚姻》,简媛著,译林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