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张炜很谦恭,张志扬在生炉子,张耀有点张扬
出版人王国伟回忆和作者们的“第一面”
王国伟认为,出版作为思想产业,其本质应该是主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市场其实在出版人的感觉和心里。
在他1996年与作家张炜的初次见面里,张炜的儒雅、诚恳、谦恭使他产生了好感。“对于比较依赖第一印象对人品作出判断的我来说,就基本认定要给张炜出书。”
与武汉人、哲学家张志扬的第一面,其朴实得近乎原生态的形象让王国伟吃惊。那是1986年8月,王国伟在湖北大学内寻找张志扬的家。他远远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正在门口生炉子,向其打听张志扬家时,此人微微抬头,用浑厚略有共鸣的声音说:我就是。
王国伟其后将张志扬奉为长者,不只出于年龄,还有张志扬所呈现的人生状态和情怀。“文革”中,张入狱7年,却把安静寂寞的空间当做学堂,带着哲学思考从狱中出来,在村小猪圈旁写就最早的哲学论文,并凭狱中所学考上湖北社科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界学术思想集中喷发,良莠不齐,张志扬却安于武汉,安于学术的宁静,做藏在民间的学术高人。
1986年的第一次见面,王国伟就有心出版张志扬等学人撰写的哲学随笔合集,却被婉拒,原来之前张已许诺江西某出版社,尽管只是口头约定,他仍希望信守承诺。“这个细节一直压在我心头,也看出志扬及武汉的学人们的气度和素质。”
相比之下,张耀则张扬许多。1995年的秋天,王国伟特意将初次见面安排在上海一个备受推崇的前卫酒吧。张耀坐下后竟没有一句评价,匆匆坐了一会就提议换地方。后来,张耀告诉他,那里没有特殊的咖啡香。
4年后,王国伟策划出版张耀的《打开咖啡馆的门》、《咖啡地图》等书。他理解张耀的固执,因此能理解他的书。“张耀的书视觉很猛烈、形式很暴力、文字很个性,正是张耀式的偏见,才有了张耀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