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重建短篇小说的经典写法

//m.zimplifyit.com 2016年03月25日10: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段崇轩

  对当下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的评价,自然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当下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最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是,它疏离或者说背离了经典文学的传统和写法;短篇小说的“无所作为”,又直接影响了中篇、长篇小说的变革和发展。

  从上世纪末期到近20年间,学界和文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学“经典化”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广泛,譬如经典文学的主要特征、经典文学在历史长 河中的命运变迁、经典文学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规律、当下社会的“去经典化”现象等。这场讨论的现实意义是,揭示和遏制现实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去经典化”或 “非经典化”潮流。与影视文学、网络文化比较,小说无疑是一种传统文体,它的“经典化”特性更为稳定、突出。但在今天剧烈而深刻的社会、文化转变中,这种 “经典化”特性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发生了削弱和变异。

  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历经四个时期60多年历史,已构成了一种“经典化”文化传统和艺术规律,有众多出类拔萃的作品成为公认的经典。这给一代一代读者以深切的思想启迪和审美陶冶,给一代一代作家以丰富的文学资源和艺术灵感。

  至于一个作家的创作,你可以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也可以取法现代派表现形式,还可以吸取二者精华形成全新的艺术方式,都是对“经典化”传统的 弘扬,都能够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优秀作品来。但不管是哪一种主义还是流派,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体,有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元素,这是不能违背和解构的。 它的构成元素有四种,分别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表现形式。这是短篇小说的四根支柱,砍掉任何一根,其艺术建筑都会坍塌。一篇作品必须筑牢这四 根支柱,使每一种元素都符合文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才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杰出的作品,才有可能进入经典文学的行列。诚然,“时运交移,质文代 变”,经典文学以及它的艺术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老古董,它要经受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阐释。特别是创作规律和经验,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创造和超 越,必须立足于对经典文学的汲纳和继承的前提、基础上。而“去经典化”或“非经典化”式的创作,只能导致文学历史的断裂和文学创作的衰退。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长篇、中篇小说率先“变革”,强化现实性、故事性、可读性,逐渐走向了读者和市场,但也付出了牺牲部分经典品质的代价。短 篇小说从五四时期就是一种具有“启蒙”色彩的文体,新时期文学又强化了这种品格。它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多元化时期,虽然退居边缘地带,但依然坚守着精 英品格,继续着经典化式的写作。但近年来这种坚守逐渐松懈,自觉不自觉地滑向了一种无根的通俗化、自由化写作的路径上,譬如一味地追求“好看”故事,譬如 削弱人物的个性和深度,譬如解构社会人生的深层意义,譬如表现形式和手法上的通俗化乃至动漫化等等,距离短篇小说的经典传统越来越远。

  社会已进入市场化的常态期,文学则处在体制化的稳固期,再过若干年,短篇小说也许还会是这样一种样态。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水波不兴的短篇小 说领域,依然有一些微妙、幽深的变化。譬如作家队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的作家已基本退场,作为文坛中坚的50年代作家也大幅减少,而六七十年代以至80 年代的作家成为短篇小说的主力阵容。每一代作家都有相对一致的社会思想和文学理念,创作队伍的更替意味着文学流向的改变,其影响是深广的。年轻一代作家的 创作优势和劣势,直接地反映在当下的创作中。短篇小说并没有停止它的探索和变革脚步,它努力向通俗化、自由化路径靠拢,以期走进市场和读者。短篇小说由 “大道”转向“小道”,变得越来越小巧、清浅、柔美,失去了经典品格和艺术力量。

  克服当下短篇小说创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建短篇小说的经典写法,已成为众多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的紧迫课题。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 代,我们经历了文学风雨的一次次洗礼,首先回归经典传统,然后再造经典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是完全可能的。重建经典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写什么”的问题。譬如在故事的叙述上,现在有一种一味追求故事性而滑向通俗化、虚拟化的倾向,这是需要警惕的。经典短篇小说自然也很注重故事情节,但它 更重视情节的提炼和内涵,这无疑是需要效法的。譬如在人物塑造上,作家不熟悉各种人物、不重视人物塑造,已成为短篇小说长久以来的一种“顽症”。经典短篇 小说把“写人”当作创作的核心追求的信念,是一定要坚守和发扬下去的。譬如在主题思想上,排斥“大叙事”、热衷“小叙事”,已严重削弱了小说的质量和份 量。经典短篇小说努力把握社会人生的深层规律和脉动的创作精神,依然是需要认真承袭的。另一方面是“怎样写”的问题。譬如在小说模式上,经典短篇小说已经 形成了故事、人物、意境、心理、象征等多种结构形态,而当下的短篇小说样式大量减少,主要是故事模式、人物模式大都写得较弱,其他模式寥寥可见,这是很不 正常的。我们不仅需要既往的各种表现模式,还要努力探索新的艺术模式,才能推动短篇小说的发展。譬如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现在有一种故步自封、创新衰竭的 迹象。我们不仅要继续向西方现代、后现代小说积极借鉴,而且要努力从中国古典小说如传奇、话本、笔记小说中踊跃汲取。譬如在短篇小说的语言和风格上,“十 七年”和“新时期”均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文学风景,而今天的小说有了更自由的生存空间,反而变得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了,丧失了艺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这是需 要深入研究、鼎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短篇小说重建经典写法的路途山高水远,当短篇小说重振旗鼓的时候也一定是整个小说乃至文学风光无限的时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