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拒斥当代文学批评的相对主义

//m.zimplifyit.com 2016年05月24日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詹艾斌

  以极度多元解读为代表的相对主义的批评形态,存在着无可置疑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批评态势,重要而迫切的是需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学说作指导的文学批评。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以及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自身生长的需要,中国文学批评获得了巨大的创新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是多样的、严峻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批评中的相对主义盛行,这严重制约着当代文学批评的持续、健康发展。建构文学批评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生态,必须拒斥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相对主义。

    当代批评实践与理论建构中的相对主义

    众声喧哗是当前文学批评实践的一个突出特征,它反映的是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表面繁荣景象。这一景象的构造与获取,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对批评实践中的多元解读合法性的不加批判地盲目认同。尤其是一些批评实践者生硬地、肆意地利用某些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偏离文本的强制性解读和阐释,更为加剧了这种情形的存在。“不加批判”意味着反思意识和真正的问题意识的阙如,也滋生与凸显了文学批评实践中的意图误置等现象。这必然带来文学批评实践中价值观的混乱。

    批评实践是这样,相对主义批评的理论建构也不甘落后。相对主义批评中的“相对主义”的实质在于多元论,它既针对于一元论的绝对主义,也区别于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相对主义。在这种哲学基础之上,相对主义批评的主体观表现出一种以个体为本位的主体论态度和倾向。与其主体观密切相关,相对主义批评的价值判断也是个体主义的。尽管相对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言说有所变通与调整,但这一批评主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实践中的相对主义的蔓延和泛滥。

    主导性文学批评形态的寻求与确立

    以极度多元解读为代表的相对主义的批评形态,存在着无可置疑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寻求新的具有主导性的文学批评形态,就成了当前文学批评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学批评形态的确立,在根本意义上来源于对文学的最具本质性的理解。换言之,对主导性文学批评形态的寻求和确立,首先需要批评者在文学的根本理解上有着明确而合理的认知。文学是社会现实中从事实际生活活动的人的“精神分析”学,是生命评价的一种形式,是由人参与其中并构筑而成的流动着的社会存在的基本反映和体现,是人实现其自由自觉特性和确证其本质力量的基本方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文学已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构造着我们的社会生 活、政治生活乃至于经济生活世界。

    基于如此对文学的根本性理解,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批评态势,重要而迫切的是需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学说作指导的文学批评。择其要者,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一,人是文学批评的主体,这是当下文学批评,尤其是在批评实践中理应确立的一种主体意识,文学批评的价值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就在于建构和确立这一主体意识。其二,当代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人的关注、对于人的解读和理论建构,应该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力求对处于社会现实关系中的人具备完整而准确的把握与理解,以充分发挥文学批评的效能,推动和促成人的发展与进步。其三,当代批评者理应在持续的批评实践中积极寻求其主体性的实现,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这就要求批评者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其文学批评实践活动。其四,在批评的主体观问题上,需要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学说作为文学批评主体观的根本点。这一思考与努力,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其实也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五,在批评的价值观问题上,需要以群体为价值主体,在充分肯定个体价值的基础上,以群体价值的实现为旨归。如此,也就确立了价值评价的合法性依据,并有效解决了具体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价值一元性与价值多元性的统一问题。

    我们拒斥的并不是文学批评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在极度多元解读与相对主义批评的理论建构中,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倾向。寻求和确立文学批评的主导性形态,是规避和拒斥当下文学批评中的相对主义的基本途径;而拒斥批评中的相对主义,无疑又是在当前的批评生态下致力于建构具有公信力的文学批评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