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7/13
分享
《强者之歌》连载

第十章 重获新生

台湾女作家三毛说:苦难对我们,成了一种功课,一种教育,你好好的利用了这苦难,就是聪明。

而我们国内另一位女作家,被人们誉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女士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孙炳良靠自学成才已经够难的了,而扔掉双拐锻炼走路,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一场锥心刺骨的磨难!

起初,没有双拐支撑身体,孙炳良双腿酸软根本无法站立,他扶着方凳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每挪一个脚印,承重的双腿便撕裂般地疼,豆大的汗珠很快就冒了出来。

孙炳良咬紧牙关不吭声,只要能用自己的双腿走路,再苦再疼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拄拐而被拒学的经历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烙在他的心头,那种痛不是肉体的疼所能比拟的,对孙炳良来说,每走一步双腿带来的疼痛感,都会减轻一分心灵的刺痛!

扶着凳子走路需要一直弯着腰,方凳的四条边框被他磨得又光又滑,他的双手也由血泡变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孙炳良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直到有一天,他扶着凳子走起路来不再感到吃力了。

可是,孙炳良的目的是要站着走,最终不借助任何工具自己走路!

渐渐地,孙炳良觉得自己的双腿开始有力气了,便放开方凳直起身子扶着墙练习走路。

虽说两种方式都是锻炼双腿的支撑力,可实际情况却大不一样,弯着腰和直起身子走路的难度却有着天壤之别,扶着凳子走路时身体的重心可以分散到双腿和双臂上,双腿支撑不了还可以借助双臂的力量,扶着墙的时候双臂失去了支撑作用,整个体重几乎全落在了双腿上,造成双腿的负担加剧,支撑不住的时候只有一个结果——摔倒。

练习扶墙走路的时候,孙炳良每挪一小步所承受的疼痛更大,摔倒多少次数都数不清,他经常被摔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却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疼。

时间长了,孙炳良家四周的墙上留下了一圈儿黑色的手印,每个黑手印都印证着他与病魔战斗的决心和信心。

孙炳良拼了命地练习走路,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多难无论多久,我必须坚持,我一定要在人们面前站起来,让他们看看,什么也不靠,我用自己的双腿就能走路!

有了这份精神的支撑,孙炳良用了两年不懈的坚持,终于可以自己走路了,虽然他走得比常人慢,走得歪歪扭扭,但是,他已经真正在人们面前站起来了!

练习走路的两年时间,孙炳良很少出门,甚至不敢走亲戚,不敢在外面住,由于双腿残废下体畸形,他无法下蹲,到外面住他连解大手都没法自己解决。

当时孙炳良在老家解大手的时候,都是他的父亲在板凳中间挖个洞放在厕所里,让他坐在凳子上方便,出了门儿可就没法儿办了。

为此,孙炳良勉强能够自己走路之后,又开始每天坚持锻炼,得空儿就反复练习下蹲的动作,最终解决了自己解手的大问题。

练习走路的两年,是孙炳良一生中的蜕变,他扔掉拐杖自己走路这个举动,是对自己最大的敌人——病魔的挑战成功,是对他增强自信和磨炼意志力的最高奖赏。

在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的过程中,他悟到了一个真理:再难办的事,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再强大的敌人,只要敢拼,就能胜利!

孙炳良通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勇气和毅力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自己,当他能够自信地走在大街上,昂首挺胸地站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他感觉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自己重新获得了新生!

两年脱胎换骨的磨砺也让孙炳良愈加坚信,厄运是可以用无畏的勇气赶走的,命运也是可以通过顽强拼搏改变的,只有做生命的强者,所有的艰难困苦才会退缩!

就在孙炳良通过磨炼能够自己走路的那一年,也就是1983年初,《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张海迪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的名字迅速传遍中华大地。

同年3月,共青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全国掀起学习张海迪同志的高潮,在亿万人民心目中,张海迪成了“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代名词。

孙炳良的母亲从学校专门给儿子带回家一份载有张海迪自述文章的报纸,孙炳良激动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张海迪的事迹再一次让他激情高涨信心满怀,他发誓要以张海迪为榜样,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克服一切困难苦学本领,将来努力做一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业!

对人生和命运的重新认识,让孙炳良由短暂的消极逃避转变为选择勇敢面对,他的内心也由自卑和无奈变得自信而坚强起来,他不再抱怨什么,而是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希望,他要继续奋勇前行,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