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7/18
分享
《强者之歌》连载

第一十二章 报答乡亲

学业完成后,孙炳良回到家乡,开始免费为村里的乡亲维修家电,乡亲们的家电坏了,不需要更换零部件的他分文不取,需要更换电器元件的,孙炳良只收零件的成本费,他这样做是要感恩,报答乡亲们多年来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

那个时候国家电网供电不足,农村用电还要分时间段,白天经常送不上电,村子里来电大多都在零点以后。孙炳良便半夜起来干活儿为大家维修电器,他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感到了欣慰和快乐。他觉得自己就像海迪姐姐一样,终于可以靠学来的技术为大家做点事了。

修电视机的时候需要不断调试,夜深人静的时候调试起来声音传得很远,为了不影响邻居们休息,孙炳良在调试的时候顶着被子盖住电视机,自己钻在里面进行调试。

孙炳良维修家电入了迷,每当看到一台台“哑巴”了的收录机出声音了,一台台没人影儿的电视机出图像了,看到一张张憨厚的笑脸,听到一句句充满感激的赞扬,他都会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觉得自己是个对大家有用的人。

80年代的农村,人们在农忙之余除了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没有别的娱乐方式。当时,豫北一带的农村流行安阳电视机厂生产的“香花”牌黑白电视机和上海电视机厂的“飞跃”牌黑白电视机,购买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需要八九百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

孙炳良便利用自己学到的拆装技术,尝试着买来电视机外壳和零件,为乡亲们组装电视机。

第一台组装电视机试验成功了,画面清晰信号稳定,而且款式新颖美观,跟大厂生产的没什么两样,可是,一台组装的电视机只有三四百块钱,比在市场上买便宜了一半儿。

乡亲们都夸孙炳良是个大能人,排着队挨号请他组装电视机,孙炳良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乐开了花,他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能为大家做的事越多,就越是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孙炳良是个爱动脑子的人,自己学会了家电维修技术,便用心留意有关家用电器方面的信息,他听说有人把黑白电视机改成了彩色的,便多方打听,其实,那个时候国内生产彩电的技术还不成熟,人们所谓的“彩色电视机”不过是在黑白电视机屏幕上贴上一块红、绿、蓝三色透明纸,看电视的时候电视屏幕花花绿绿的,人们感到特别新鲜。弄清了黑白电视机变彩色的原理,孙炳良很快便让乡亲们也看上了“彩色”电视机。

孙炳良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一旦听说什么新鲜东西,他都要自己尝试着搞搞创新。

那阵子,农民们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海灯法师》看上了瘾,可是由于那个时候农村供电严重不足,一般都是夜里12点来电,早上6点停电,白天和傍晚都没电,到了傍晚播出电视剧的时候,往往正是村子里没电的时候,不少人为此膈应得不得了。

孙炳良听说山东淄博卖电视机的经销商给电视机带上一块蓄电池,人们没电时就能看电视了。

为了能让乡亲们在没电的时候也能看上电视剧,孙炳良动了一番脑筋,他给自己组装的黑白电视机加装了一块蓄电池,设置了电源开关,有电的时候蓄电池自动充电,没电的时候打开开关就可以用蓄电池里储存的电看电视,乡亲们每天爱看的电视连续剧终于连上了,大家纷纷夸赞孙炳良是个电视机专家。

孙炳良在老家维修电器的几年里没挣乡亲们多少钱,可他的维修技术却提高了不少,他顺利地修好了一台台收录机、影碟机,给乡亲们组装了一台台黑白电视机,即便是当时的家电大件儿冰箱和洗衣机的维修也不在话下,孙炳良成了家乡十里八村儿出了名的家电“医生”。

一直以来,孙炳良心中有个强烈的念头,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在老家给乡亲们维修电器的几年时间,他的维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不想再这样被父母养活着,渴望早日自食其力做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

距离孙炳良的老家枋城村十几里地有个大村叫淇门村,淇门村不仅村子大人口多,还是个跟枋城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传奇色彩的村子。

淇门村地处淇河、卫河交汇处,在古时水运发达的年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淇门村志》记载,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01年),孔子到卫国,与弟子在淇门讲学。南北朝时,北朝后赵武帝石虎于公元前303年迁都淇门,后因此地居南北要衡,名为淇门镇。唐至明代,淇门为重要的官道渡口、驿站码头和军事要冲。

千百年来,随着淇河、卫河水运的衰落,淇门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但是,作为一个承载了数千年历史的现代村落,淇门村仍然是豫北一处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八大奇景之一的淇门“风雪避”就在这里。

如今的淇门村南有座砖石盖成的古塔,名叫升仙塔。塔东门上方有砖雕题额“风雪避”三个大字。人们说在寒冬大雪纷飞之时,这座古塔四周数丈之内不落一片雪花。

据说,淇门“风雪避”的来历,关联着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淇门遇险的故事。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纷争四起。汉室后裔刘秀起兵讨伐王莽。在一个冰封雪飘的寒冬,刘秀和王莽的军队展开一场激战,结果刘秀大败,逃至淇门时已是人困马乏,却又赶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风雪搅得人睁不开眼。刘秀对天高呼:“苍天啊,你若真的有灵,就让风雪避开我吧!”没想到他这一喊惊动了天神,话音刚落,刘秀四周几丈之内风停雪住,数丈之外仍是风狂雪猛,王莽的追兵在风雪之中迷了路,刘秀才逃过一劫。

从那以后,每逢下雪之时,雪花漫天飞舞,唯独这里不落雪花,后人认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就在此处建了座“升仙塔”,由于下雪时塔的周围不见落雪,故而起名“风雪避”,人们口口相传到了今天。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淇门村的姚江泠和姚步霄兄弟,一个是国民党抗日名将,一个是共产党的抗日英雄,兄弟俩的名字都被刻在浚县抗日英烈纪念碑上,他们不但给淇门村带来了荣耀,更是浚县人的骄傲。

淇门村之所以名气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从清朝中期开始,村子就兴起了正月二十七玩会(庙会)习俗,每年的这一天,淇门村周边数十里外村子的几十支社火表演队都来这里参加表演,二百多年来延续不衰。因此,这里的人口多形成了集市,是个民众集中的大村子。

1987年,18岁的孙炳良不顾父母的反对,一个人跑到十几里外的淇门村,在大街上找了一间房子,还跟房主谈好了租房价格,准备来个“先斩后奏”,在这里开个家电维修门市。

没成想,父亲当天晚上到淇门村找到那家房主,交代人家不能把房子租给儿子,他是觉得靠自己的工资能够养活残疾的儿子,更是担心行动不便的儿子离开家人的照顾一个人在外边儿吃苦受罪。

房主在得知情况后收回了房子,孙炳良的家电维修门市没干成,从小就倔强的他不但不领父亲的情,回到家里不吃不喝怄起气来,结果由于气性大,孙炳良生了一场病,他的腹部竟然憋出个疙瘩,经过医生诊断为左下腹急性包块,肚子疼得受不了,在新镇卫生院治疗了几天没有效果,又转到了浚县人民医院,父母为此劳心费神到处求医,给他医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见好转。

孙炳良在县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主治医生对他的父母讲,一般患者得了腹部急性包块最多十来天就痊愈了,由于孙炳良这个孩子脾气大性子强心事重想得多,导致他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完全恢复了。

在经过这么一场事后,孙炳良的父母对儿子既心疼又担心,他想做什么也就不再执意反对了。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倔强的儿子心里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正是这团火点燃着他的青春和希望,点燃了他未来的人生!

1989年5月的一天,孙炳良在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新闻,国家对残疾人有照顾政策,可以到福利厂去上班。

孙炳良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番,看到很多同龄的伙伴儿们进城工作了,他便下决心一定要到县城发展。

听到残疾人可以到福利厂工作的消息后,孙炳良兴奋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便一个人去了县城,到处打听县里的福利厂在哪里,最终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引荐下找到了浚县福利电线厂。

为了能够自食其力,孙炳良再次走出家门,他到浚县福利电线厂当了一名维修工人。

那个时候,孙炳良自主创业的意念越来越强,他已经丢不下自己掌握的家电维修技术了。工作之余,他想着利用业余时间给人家保修电器多挣点钱,他发现城里居民的家用电器无论品种和款式都比农村多,一来他想让自己多掌握一些电器种类的维修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维修技能,同时也多积攒点钱,等待时机为自主创业做准备。

可是,孙炳良在县城跑了好几家家电经销店,店主见他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毫不客气地把他拒之门外。

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吃了“闭门羹”,看了一个又一个白眼儿,孙炳良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倔强,更坚定了他开家电维修部自主创业的念头,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身残志不残,只要自己想做的事,不管多难也要做成!

苦心人,天不负。孙炳良在经历了无数次拒绝之后,终于在县城南大街武装部大门前一家经销电器的门市找到了一份保修电器的兼职工作,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娴熟的家电维修技术在这里站住了脚。

孙炳良一门心思想着靠自己的本事开一间家电维修门市,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是苦于没有创业的资金,为了尽快攒够开家电维修门市的钱,孙炳良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笔生意。

在家电经销店保修电器时,孙炳良发现电风扇卖的很火爆,便跟一位熟悉的人商量,合伙儿购进一批电风扇卖了赚笔钱,如果生意做得顺利的话,他就能赚到开家电维修门市的钱了。

于是,孙炳良东拼西凑借了几万块钱,跟朋友到杭州进了200多台电风扇,两个人盘算着卖完就能赚到几万块,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然而事与愿违,孙炳良把电风扇进过来了,电风扇的价格也掉下来了。

人们购买东西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律,就是买涨不买降,要买的商品价格涨了担心还会涨价,购买的人一窝蜂地排队抢着也要买,一旦商品降价了,人们便会盼着还会降,于是热销的商品由于人们的观望也逃不过被冷落的命运,孙炳良借钱购进的200多台电风扇正好赶上了这个做生意的人最为忌讳的情况。

在遭遇热销产品降价的时候,有经验的经销商宁可不赚钱也会跟着市场降价抛出自己购进的产品,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然而,做生意没有经验的孙炳良却还盼着电风扇价格回升能够赚到钱舍不得降价出手。

结果,那一年电风扇市场低迷,价格越降越低,孙炳良算着自己手里的货已经不能保本,就更舍不得出手了。

到最后,眼看着电风扇市场已经不可能好转,孙炳良和朋友不得不赔钱甩卖,那一单生意让他把本钱赔进去一大半,拿他自己的话说,自己赔了个一塌糊涂!

本来想挣点钱开家电维修门市,结果却把借来的钱都赔进去了,这件事对当时的孙炳良来说打击非常大。

不过,在短暂的懊悔之后,孙炳良并没有消沉下去,他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拿钱买来的教训深深记在自己心里,这件事不但让他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还让他在日后养成了处事谨慎稳重的习惯。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孙炳良没有被失败吓倒,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做一番事业的志向,他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一边在福利电线厂上班,一边兼职保修电器,继续埋头苦干为自己积攒能量,努力为自己创造着创业的机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