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8/02
分享
《强者之歌》连载

第二十一章 光环的背后

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无论是对朋友还是自己的爱人。

贫穷时,别忘雪中送炭的人;成功时,别忘出谋划策的人;风光时,别忘全力相助的人;富裕时,别忘共同患难的人!

——孙炳良先生喜欢的话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都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用到孙炳良身上恰如其分。

“这么多年来,如果没有妻子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也许我根本走不到今天。如果不是她在关键的时候给我支持和帮助,我也很难做到现在的成就。我在助残的道路上所做出的成绩和功劳,都有妻子的一半。”这是孙炳良发自内心的话。

于是,我很想见见炳良先生的贤妻,听听他们20多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不得不说,孙炳良确实很牛,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残疾人,他靠自己顽强打拼白手起家,从1994年开家电维修门市起步创业至今,25年时间他把自己的家电维修培训学校办成了浚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培训公司,可以说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免费帮扶数千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成功就业,还把自己的电商公司做成了省级、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炳良把一桩明知道亏本儿的“买卖”做的有声有色越来越大,明知道“买卖”越大自己付出的也越多,可是他却乐此不彼勇往直前,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

孙炳良因此欠下上百万元的巨额债务却毫无怨言,反而踌躇满志地搞起了中国残疾人电商联盟,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展手脚,进一步扩大帮扶残疾人学技就业的范围。

有人说,孙炳良就是个穷折腾的命,是个不折不扣的“赔钱大王”,放着甜甜美美的好日子不过,却偏偏喜欢做这赔本儿的生意。

也有人调侃地说:“也就奇了怪了,听说孙炳良的老婆是个身体健全的大美人儿,按理儿说他应该怕老婆才对,可他一个劲儿地败家折腾,他老婆就不管管他?”

虽然说这种话的人属于典型的小民心态,但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正常思维,人们有这种疑问也属正常。

大家都知道,孙炳良自己是个残疾人,他对和自己一样遭受厄运的残疾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种种苦难,促使他在成功创业之后不遗余力地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然而,据说孙炳良的妻子却是个健全的人,而且人又长得漂亮,她是怎么嫁给孙炳良的,为什么没有“管教”自己的丈夫,任由他把本该属于自己家的钱大把大把地花给了别人而不感到心疼呢?

这个疑问在笔者见到了孙炳良夫妻之后很快有了答案,听了他们之间至真至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看到他们志同道合夫唱妇随的场景,更是让人由衷钦佩为之动容。

孙炳良的妻子叫杨菲,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人,见到本人方知市井传言非虚,杨菲不但是个健全人,而且真的是个大美人。

杨菲个头儿比丈夫高出半头,模样长得端庄秀丽,言谈举止温雅大方,虽已到中年,但身材极佳,芳华犹在,风韵犹存,一看就知道年轻时肯定是位百里挑一的美人坯子!

彼此寒暄之后,我们开始闲聊,我打趣地说:“嫂子,你们家乡可是出了位举世闻名的人物,要不是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叶县这个地方呢!”

杨菲抿嘴儿一笑说:“兄弟说的是叶公好龙的那个叶子高吧,他都死了两千多年啦,人们都说他在家里的墙壁上柱子上画的到处都是龙,可是他却不是真的喜欢龙,真龙一出现就把叶公给吓跑了,他只不过是唱高调罢了!”

杨菲的老家在叶县,“叶公好龙”的故事肯定是听说过的,不过她能讲得如此到位,而且还知道叶公的字叫子高,说明她对家乡这位千古名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嫂子说得不错,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是讽刺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然而这个故事可是大大冤枉了叶公,历史上的叶公可是个文治武功都非常厉害的人物,为当时的楚国建了不少大功,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这么说叶公好龙的故事是假的了?”

“叶公好龙的故事不是真的,这一点很容易就能识破,因为龙只是上古时代的人们想象出来的神物,是我国早期先民崇拜的图腾,图腾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它的原意是‘亲属’和‘标志’的意思……”

因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采访,而是拉家常式的闲聊,去见孙炳良夫妻俩之前我做足了功课,以杨菲家乡“叶公好龙”的故事切入话题,我们聊起来显得很随意。

为了证明“叶公好龙”的故事不是真的,我便引经据典,从“龙”的来历讲起。

“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原始人群大多以氏族、部落的形式过着群居的生活,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人群对自然界认知的局限性,人们把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理解为神秘的力量,于是就想象着把跟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的动物或自然物当做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和保护神,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仰,这些被原始人类当做祖先和保护神的动物或自然物就成了当时氏族或部落崇拜的图腾。

根据我国的古代文献记载,上古时期,中国的版图上曾经出现过很多部落,早期最著名的是黄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部落,以及长江流域的蚩尤部落。

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维护自己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最后都被黄帝部落打败,接着,黄帝部落又征服了诸多的小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由于当时各个部落的信仰不同,他们崇拜的图腾也不一样,那么,龙是怎么来的,中国人为什么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呢?

黄帝部落统一了各部落之后,部落联合起来的力量比以往大多了,但是仍然抵抗不住自然界不可思议的威力,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风雨雷电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什么江海河流泛滥无法阻挡,为什么鸟儿会飞鱼儿却在水中畅游,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出于对灾难的恐惧和生存的渴望,人们渐渐地联想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神物主宰着自然天象和世上所有的生灵,于是,他们逐渐将实力强大的部落崇拜的保护神组合在一起,组成了龙的形象,从此,龙便成了远古华夏民族的图腾。

我国古代的历代君主,都以身着绣着龙的龙袍作为帝王的标志,称自己为真龙天子,而在现在看来,龙的形象是远古诸多部落图腾的组合体,人们说龙是马嘴、蛇身、兔眼、虎须、牛耳、鹿角、蜥腿、鹰爪、鱼尾,综合了九种动物的部分特征,而马是游牧民族的图腾,蛇是侗族人的祖先,鹰是满族人心中的神物,猛虎则是彝族、白族、布依族和土家族的图腾,中华民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体现了各族人民精诚团结顽强不屈的特性!”

孙炳良听了激动地说:“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就是一条龙!”

杨菲听得入了迷,认真地问:“郭兄弟,你说这世上真的有龙吗?”

我说:“当然有了,我们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她又问:“可是,龙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能见到它吗?”

我想了想答道:“这龙啊,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在静静流淌着的黄河岸边,孕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她在奔涌咆哮着的长江源头,点亮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它幻化成铜墙铁壁般的万里长城,隐藏在人杰地灵的三山五岳,盘旋在神圣而文明的东方古国的上空,它更在我们每个华夏子孙的心里,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神龙的踪迹!”

孙炳良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龙是人们意念中的神物,在自然界里是没有这种动物的!”

我马上接过话茬儿说:“所以,叶公好龙的故事是人们编出来的,而且叶公也是被人们误解冤枉了的!”

杨菲不解地问:“兄弟刚才说叶公是个很厉害的人,还为国家和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为什么却有人这样编排他呢?”

“这件事呢,说来话有点长……”

叶公是全国叶姓后人的始祖,但历史上的叶公本不姓叶,他原名沈诸梁,“芈”姓,“沈”氏,他的先祖是上古五帝中的第二帝,创制九州建置区划的颛顼,颛顼帝姓姬,赐最小的儿子季连芈姓,后来季连的后人建立了楚国,沈诸梁的父亲是皇室子孙,他在楚国对吴国的战争中身负重伤,为了避免被吴军俘虏受辱,他舍身取义,命令部下把自己的头割下来,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楚昭王为其忠义所感动,于是将古叶邑分封给了他的儿子沈诸梁,封地就是现在叶县城南15公里的叶邑镇,所以后人称沈诸梁为“叶公”。

叶公到任之后,励精图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在他上任之前,叶邑百姓饱受水患之害,到任后的叶公十分体谅老百姓的疾苦,便下决心整治水患,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连几个月,叶公走遍了叶邑,到处详细勘察水势,准备制定治水方案兴修水利,由于当时没有纸张,他就在自己家的墙壁上画水利施工图,天长日久,叶公家的墙壁都被他画满了。

古时候,人们总是会把龙和水联系起来,认为龙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控制天气变化。于是,叶公在施工图的出水口画上龙的样子,并用“水龙头”来命名,以祈求风调雨顺,雨旱适宜。所以,他家墙壁上的水利施工图里就有了象征“水龙头”的龙的形状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水龙头这个词语,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叶公发明的。

叶公带领百姓们按照他画在墙壁上的水利施工图筑“陂”治水,古叶邑水患最终得到治理,叶公也因此深得百姓爱戴。

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完好,并且还在为当地农业灌溉起着作用, 当地的老百姓提到当地的水城,都说是叶公的功劳,成为叶公治水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可是,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总会遭到小人嫉妒,叶公是个能人,自然也会惹人嫉妒。作为地方最高的行政长官,叶公家里自然少不了客来客往,有些早就对他怀有嫉妒之心的人在他家里看到墙壁上到处画满了代表“水龙头”的龙,不明就里胡乱揣测,说龙是腾云驾雾之神物,叶公画龙不画云,说明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

叶公为人心胸豁达,对这些无稽之谈没有做过多解释,谁成想这几句闲言碎语,却让他成了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笑话。

真正使叶公“名垂千古”的是西汉时期的皇室宗亲刘向。他把“叶公好龙”的故事添油加醋地编著在《新序》里进献给汉成帝,由于《新序》这部书笔法生动、幽默诙谐,在后世广为流传,也就有更多人知道了“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再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和讹传,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讽刺意味十足的成语故事了。

“通过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还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做好事的人也会被心术不正的人算计,甚至遭到流言蜚语的恶毒攻击,而人世间的传言不一定都是真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只要认定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就不用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

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燮,也就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作过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竹石》,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做人,就应该有板桥先生笔下的竹石之风骨。”

孙炳良连连点头说:“是啊,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只要坚持自己的初衷,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

杨菲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兄弟不是叶县人,却比我这个叶县人懂得还多!”

“叶县跟浚县一样,都是建置上千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嫂子跟炳良哥成为一家人,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呀。”绕了一大圈儿,我把话题从数百公里外的叶县拉了回来。

气氛活跃起来后,我不失时机地话入正题,开玩笑地问:“嫂子,浚县距离叶县300多公里,你是怎么认识炳良哥,又是怎么被他拐来的呀?”

坐在杨菲身边的孙炳良一脸憨笑,有点不好意思,杨菲满怀柔情地扭头看了他一眼,认真地说:“兄弟,我可不是被你炳良哥拐来骗来的,是俺心甘情愿而且是死心塌地要嫁给他的!”

这时孙炳良说话了,“兄弟,还是我来说吧,遗漏的地方杨菲补充。”

于是,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回忆起了以往他们相识、相交、相知,直至相爱、相守的那段难忘的岁月,那段心酸的经历,还有那份从苦难中争取来的幸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