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福林的头像

王福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07
分享
《土作家》连载

第七十九章 冬工

邹春风和林陆回到古树村里,马上召集队干部开会,会议研究决定由林陆带领全村所有青壮年,共计三十人赶赴大退水工地。三十人是从村子里挑选出来的,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十八周岁到五十岁的男人全部出动,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女人们打场和拉土送粪。

其时,上级派来一位蹲点干部,他叫潘仁光,是河川县二轻局的一名借干。此人个子挺大,有点驮背,也有一些工作能力。当古树村生产队组织劳力要上大退水时,他主动提出跟随大家上大退水,生产队没有权力阻止他,只得同意。

林陆让保管和出纳员两人到民工家里起猪羊肉和米面以及山药和酸白菜,所用粮食和蔬菜都是按照两个月计算的,每人三十斤白面,三十斤糜米,不收玉米面,因为吃了玉米面不顶饿,人干起来活儿容易疲软,不如白面和糜米耐饿。另外每人各起猪肉五斤,猪油一斤,山药和酸白菜各二十斤。

两天后,三辆大胶车停在饲养院内,胶车上拉着柴禾、粮食、肉和蔬菜以及民工的箩头扁担,三十名民工带着行李分别爬上了三辆马车的车顶。三辆大马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向河川县城东北方向的大退水进发。他们的目的地在全丰公社北边的一个小村庄,离大退水有三里地。林陆提前派人认了工地,并到村子里号了三间大房子。前往大退水的大路上,他们看见有的民工挑着箩筐扛着行李,从几十里的地方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工地;拉运人员和物资的汽车、拖拉机、大胶车、小胶车川流不息,昼夜不停。

工程从十一月三日动员到七日正式开工,仅四天时间,就有七万民工上了工地,很快出现了一个党政军民齐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大战大退水的动人场面。西起河西县大庙公社,东至前山县红柳湖的四百多里长的大退水工地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白天红旗招展,锹头飞舞,晚上灯火通明,炮声不断。尽管当时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但全市各族人民横下一条心,战严寒、斗风霜、挖冻土,目的就是要疏通大退水,彻底根治河川地区耕地的盐碱化,争取夺得全市农业生产大丰收,造就河江市农业的辉煌,使河川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米粮川”。

三辆大胶车来到驻地之后,林陆让大家分别住进那三间民房中,并把伙房设在曹万林所住的那间房中。曹万林虽然是个地方分子,但他极其老实,为人忠厚,也愿意多吃苦,还做得一手好饭菜,所以林陆安排他给大家做饭,要求他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回宿舍做饭,不是专职厨师。

林陆带领全村三十名民工进入了工地,在工地上,他即兴发言,对大家说:“社员同志们!眼前就是我们队分的土方,按照上级的要求,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今天来到工地的都是古树村的壮劳力,我们必须替古树村争光,发扬古树村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争取提前完工。”

潘仁光作为蹲点干部也讲了许多,主要目的是动员大家艰苦奋斗,争取按质按量早日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柳树镇公社大退水指挥部召开各生产队负责人会议,林陆和潘仁光一起去参加。会上公社副书记姜海洋代表公社做了动员报告,号召各生产队按质按量争取提前完成工程任务,另外要求各生产队要选一名业余通讯报道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公社广播站写通讯报道,报道一些工地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返回驻地的途中,林陆和潘仁光商量通讯员的事情。林陆说:“其它社员没有当通讯员的能力,你是蹲点干部,把这个通讯员的任务担当起来吧!”

潘仁光说:“我不会写文章,你有文采,还是你来担任吧!”

林陆说:“我必须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工地上,带领大家拼命苦干,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广播站写什么稿件。”

潘仁光说:“既然是业余的,那就非常简单,咱们生产队的工地有突出事迹就写一篇报上去,没有也就算了。写一篇小报道对你来说也算不得什么难事,你就兼任吧!”

林陆无话可说,只得答应。

整个大退水工地上红旗招展,喇叭不停地播发革命歌曲,有时也有公社领导的讲话,还报道一些先进事迹。

古树村的工地上有一帜红旗在飘扬,大伙儿在排水渠沟中干得热火朝天。工程在旧排水渠河漕上拓宽,比过去几乎宽了一倍。由于是冬天,退水壕都是冻工,必须用炸药炸开冻层,然后先把冻土块背出去,太大的冻块背不动就需要双人用杠子往外抬。杠子上栓上粗铁丝,用铁丝环勾住冻块,然后才能将其舁出沟外去。把冻层揭开,然后才能挖到热土,将热土装进箩头中,人们担着箩头往坡外送。为了不影响工地干活儿,公社指挥部要求各生产队爆破冻层选择晚上收工后进行,所以每天收工后,林陆就派两名爆破手进行爆破作业,并再三叮嘱他们必须要安全第一。然而,头天晚上爆破以后,第二天的土方很快挖完,往往因为冻层影响工地的进展。

霞光大队领工的是副支书李强,他召集各生产队负责人开会,统一思想,决定每天上下午各生产队在休息空间进行爆破作业。李强这一举措取到了效果,不但让大家得到了休息,同时也及时爆破了冻层,使工地进度大大提高。但是霞光工地要爆破作业,必须与上下游的工地商量,到放炮时需要他们的工人躲避。如此一来,霞光大队上下游其它大队工地也开始效仿他们的做法,雪丰大队和全丰大队也都解决了工地窝工的现象。

林陆马上将李强的事迹写了一篇报道,交给了公社工地广播站。公社工地广播站马上进行播发,引起了霞光大队所有民工的称赞。

李强来到古树村的工地,对林陆说:“不要报道我的事迹,要多写辛勤苦干的民工。”

林陆说:“有突出事迹才可以去写,否则写了人家也不会播发。李副支书,您太辛苦了,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利用休息时间爆破冻层这一招很适用,既不影响工程进展,又可以让大家适时休息。这是您的创举,我写那篇报道也有价值,可以让其他大队也效仿,提高劳动效率。”

潘仁光在工地上的表现也非常突出,虽然是个蹲点干部,但是他放下了架子与大家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当到了工地,他就抢着去背冻块,尽管是个城里来的干部,却显得非常吃苦耐劳,没有半点干部的架子。

林陆也同样把潘仁光的事迹写成报道,交给了公社工地广播站,报道文章照样播发了。报道写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文笔简洁精炼,得到了听众的好评。

每当休息之时,倪雨秋就拉上几个好爱摔跤的年轻人到迎春大队,或者到全丰大队的工地去找人摔跤,显示他的摔跤本事。有时候工地要爆破,林陆也陪他们一起去,等到工地爆破作业完成后就马上带他们回到工地,继续开始干活儿。

为了解决冻层带来的施工不便,别的大队也开始效仿霞光大队的作法,利用休息期间炸冻层。

永丰公社也利用休息时间炸冻层,结果出了人命,一个刚满十八周岁的小伙子丢了性命。据说那小伙子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且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在小时候夭折了,分别在三岁和五岁时因病而亡。母亲生下他这个三儿之后,父亲讲迷信,听信了神倌的说法,让三儿子从小留着女儿头,梳着辫子,不知道详情的外村人总要把他当作女孩子。这样一直长到了十八岁也没有出什么意外。上大退水当民工前,他才剃掉了女儿发,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装扮。那天休息时,他们生产队的爆破手安装好了炸药,所有人都离开了工地到远处去休息,边吃干粮边喝水。这个小伙子却要到附近的小渠沟内解大手,解手后走出水渠,排水渠中的炸药轰隆一声巨响,大块冻土飞上了天,他抬头望着那些飞上半空中的冻块,偏偏有一个碗口大的冻块飞得很高,射得很远,居然向他这边飞了过来。他抬头望着半空向这边飞来的冻块有些害怕,一边往后倒退,一边注视着冻块,想尽办法要躲开它。就在他倒退的时候,那冻块不偏不倚,恰好砸在了他的胸前,当场就将他砸到在地。

不远处在小渠沟里躲着吃贴晌饭的本村人们看见了,大家发疯一般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只见他满嘴是血,人已经奄奄一息。队长赶快让人往公社医疗室送,结果还没有到目的地,人就没有了呼吸。一个年仅十八周岁的民工就这样丢了性命。

各公社马上召开会议,安排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从此以后,各大队都有了安全放哨员,每当放炮时,安全放哨员带着红领章,拿着小红旗,戴着哨子,指挥民工远离放炮点,并指挥放炮人员适时放炮,这样就避免了事故的再次发生。

林陆担心生产队的工地出问题,所以每当放炮的时候,他就带着大家到二百米之外躲避,冻块飞不了那么远。由于离驻地比较远,所以中午不回去吃饭,他就让炊事员烙好饼送过来,大家趁着休息时间吃饭。炊事员还必须给大家准备热水,让大家就着热水吃饭。

炊事员相对来说是苦轻的,所以林陆就让大家轮流当炊事员,有不愿意做饭或者不会做饭的除外。曹万林是个地主分子,他主动担任一些伙房工作,每天要比别人多干许多活儿。

古树村最棒的劳力是扈有粮,他与林陆同岁,个子不高,属于中等身材,力气也不是最大,但是他非常卖力,从来不会偷奸取巧,是全村人公认的舍苦干活者。他没有多少语言,除了拼命干活之外从来不多说一句话,性格也比较温和,平易近人。

林陆和潘仁光有时候出去开会,离开前就把扈有粮指定为组长,专门负责指挥工地干活。即使林陆和潘仁光在场,他们也只负责背冻块,往外担土的工作就交给了扈有粮具体负责。

扈有粮也不用说话,以身作则,只用他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带动别人。他在沟底用西锹给大家上土,那些下面带水的红泥被他用西楸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然后放进箩头,每只箩头放一块就足够让人挑的了。

热土挖完就得放炮,否则就要停工,有的时候没到放炮时间,工地就没有热土可挖了,林陆只好安排几个人专门用大锤和铁楔往开打冻层。地主成分的曹万林是个很卖力的人,打锤打得非常好,因此林陆安排他和倪雨秋以及牛玉仁专门用大锤和铁楔子往开磕冻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