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福林的头像

王福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24
分享
《土作家》连载

第二百九十四章 后记

经过长达二百九十三天的不间断的连载,小说《土作家》终于全部连载完毕,有许多热心的读者从头到尾跟踪阅读,且每篇都有简要的评论或者点赞,让我感动不已。将近一百四十万字的作品,是我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我的得意之作。这部小说的构思与创作,不是三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从退休那天就开始做准备了。既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就可以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创作小说了,但是真正动笔开始写这部小说是去年的事情。我虽然年逾古稀,但是精力充沛,再加上创作欲望强烈,每天坚持写3-5千字,显得轻轻松松。由于素材积累比较丰富多彩,创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初稿,连同反复修改刚好用了一年的时间。《土作家》在中国作家网连载过程中,有许多读者在微信和我探讨,有的热心读者直截了当地问道,《土作家》是不是你的自传体小说?我回答说,非也!小说就是小说,绝大多内容都是虚构的,但也必然少不了有作者涉足其间的影子。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作者通过所见所闻过滤后的真知灼见,再经过艺术加工才成为小说,其中不但要有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要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深刻且含蓄的社会意义,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喜欢。《土作家》在连载过程中,有读者与我进行沟通,有人夸大其词地说,《土作家》有当代《红楼梦》之感。此话令我感到羞愧,我确实想写出犹如《红楼移》那样的传世之作,可惜功力不够,自惭形秽。但是,文学创作在于创新,我大胆地走了一条尝试之路,以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线,从主人公林陆的出生写起,艺术般地构筑了许许多多诱惑读者的故事情节,引诱大家的目光,始终吊着读者的胃口,让人不得不读下去。当读者略微产生厌倦的时候,又一个精彩故事或者情节就会马上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我非常自信地认为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小说连载之初,我只有十来个微信群,随着《土作家》连载不断深入,每天都有读者拉我进群,且与我个人有了微信联系。到后来我的微信群高达一百多个,导致手机带不动,常常出现犯卡现象,逼得我不得不清除一些微信群。我必须承认小说《土作家》吸引了人们,所以他们主动邀请我进群,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微信群加我,甚至还有外国人参与其中。或许有人认为我夸大其词,甚至于自吹自擂,随便大家怎么看都可以,但我所讲的绝对是事实。因此我认为我的尝试是成功的,且应该发扬光大。我的结论是,小说创作不一定要循规蹈矩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子,创新才是文学的灵魂。《土作家》人物众多,每个人物的出现都是随着主人公林陆的生活而实际需要的,有的人物始终伴随的主人公;有的人物忽隐忽现;有的人物却是一闪而逝,但在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主人公林陆只读了五年半小学,却在二十四岁到二十六岁之间,曾经担任过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和政治队长。不当队长后就进入学校教书。一个小学毕业生当了教师,且从四年级开始教起,一直教到高二。他的教学水平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主人公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慢慢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没有一点社会关系,只靠自身的奋发努力,创作完成了十多部长篇巨作,总、字数达八百多万字,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算了!就此打住,多说无益。在此,我要对那些始终关注《土作家》的文友们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

王福林 书于2021年10月22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