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9/30
分享
《播撒天火耀人间》连载

第四章 两个年轻人

1911年8月12日,是恽代英16岁的生日。

陈葆云理解儿子,知道儿子喜欢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在这一天,起大早赶去几里外的文具坊,特意制作了一册大笔记本,送与恽代英。

“母亲,太棒了,我还没有见过这般做工讲究的册子呢!”恽代英小心翼翼地打开用洁白的玉扣纸装帧而成,用牛皮做成封面,扉页上画着鲲鹏展翅淡墨写意的生日礼物,一遍一遍地抚摸着,真是爱不释手。他随即拿起笔,蘸上墨,在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下了这样一段格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母亲明白,英儿这是以圣人的格言来勉励自己,学习圣人们的言和行呀。她充满爱意地望着儿子,心中有说不出的甜美和欣慰。

在恽代英的心目中,书本就是一杯美酒,闻之满是清香,用之令人陶醉。他按照古代先贤们读书的经验,严格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他还在墙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意思是提醒自己随时把心得记录在笔记中,并在每页的书眉上抄下一些名言警句,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为穷苦百姓雪中送炭,不为富豪权贵锦上添花”“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少数人牟利益者必遭唾骂”等。

恽爵三看到恽代英的笔记心得中,字字句句充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段段落落流露出对黎民苍生的悲悯及对社会的关注和担忧。恽爵三即刻明白了自己的儿子,懂得了蕴藏在儿子的骨子里,流淌在儿子的血液里的,是一时尚不可言明的志向。事实会证明,他必将是一个不可碌碌无为、不屑贪图安逸和鄙夷只为追求自己享受的人。这位洞明世事的父亲已经大彻大悟,自己是不可能左右儿子未来的追求和走向的。既然不是池中物,那就任他去飞翔吧;既然是雄鹰,就应该有他自己的翅膀和方向。自此,恽爵三心照不宣,更加呵护备至地关照着儿子,只要见到有关重大社会事件的报刊,甚至发现处于思想前沿的进步书籍,他都会及时买回来给恽代英,而恽代英也深深地感悟到了父亲的关爱和用意……

恽代英常对父亲表达自己修学的同时必须养性,也就是说走向社会后要做正直的人。他认为,假如一个人,满腹经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甚至做起事来是另外一个样子,那么,他就是一个名不副实的人。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小则不过是小人,大则必定是政客!一个小人,无非是为害一人一身或者一地;而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政客,一旦得势,他的行为必将会危害社会和国家,成为人民的祸害。

时年,鄂西大旱。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等地,三个月没有下过透雨。秋来,老百姓的庄稼只落得三成收成,因此武昌附近的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有的打工汉闯荡漂泊,累死累活地挣回几个血汗钱,却遭遇车匪路霸、无赖混混,不是被洗掠一空,就是被不明不白地打死。也有的因不能还清欠租,被地主恶霸活活打死打残。

一时间,各种悲惨恐怖的消息到处疯传,深深地刺激了恽代英的同情心。恽代英连日奔波,与农家同学们组织起来,自动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讲人多力量大的道理,鼓动农民结伙打工,合起伙对付地主老财,以不变应万变作为斗争策略。

事情果然奏效,不久便引发了数起农民群体抗租,还有的地方组成了农民工自卫队,为老百姓出了恶气。

恽代英乐善好施,柔肠侠骨,他豪爽地帮助一位萍水相逢的落魄青年。患难中,他们结成了志向相同的朋友。这位青年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董亦湘。

事情发生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大街上空荡荡的。恽代英擎着油纸伞,出现在空旷的巷道上,他要到三家巷去找一位同学。突然,身后扑通的一声,似乎有什么物体栽倒了。他连忙扭过头,却望见一位穿长衫、蓬头垢面的落魄书生,摔倒在了邮政局的墙角处。

恽代英快步跑过去,扶起那位书生,急切地问:“这位朋友,请问你怎么啦?”

“我叫董亦湘……江苏武、武进人……”书生有气无力地回答。

恽代英发现他脸色苍灰,嘴唇发白,一定是饿倒了,赶忙从布袋里掏出早上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行路干粮,送到书生的嘴里。

书生渐渐恢复了一些气力,便也顾不得许多,抓着干粮狼吞虎咽起来。

恽代英拉住书生的手:“董亦湘,我的老家也是武进啊。”

董亦湘也握住了恽代英的手:“同乡见同乡,泪满两眼眶!实不相瞒,自从离开武进后,已经有三天没吃东西了,只在路边捡到半截儿萝卜……”

这董亦湘号亦湘,字叔桐,出生于武进一个农家。由于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9岁时即任塾师。其胸有宏图,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将“大丈夫以身许国,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誓言刻于笔筒,置于案头,激励自己。到后来五四运动时期,他已是名声显赫,不但自学英语、俄语,阅读马、列著作、研究社会主义学说,且投身时代洪流,向社会传播真理。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后来担任中共上海商务印书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国民运动会委员等职,并在上海大学社会系任教。期间,他先后介绍了陈云、张闻天等人入党。同年创建中共无锡第一个党支部。

雨渐渐停了。在攀谈中,董亦湘得知恽代英祖籍在江苏武进小河镇石桥,出生地是在武昌,不由心中大喜,说起话来更加心音相投。他告诉了这一年江苏大旱,武进地界池塘干涸,田地绝收。多少穷苦百姓因为没有打下粮食,没有办法向财主交够租子。而那些地主老财,与官府勾结,趁机盘剥乡民,搜刮民财,花天酒地,强男霸女。最悲惨地是有一家人逃荒,年轻俊俏的媳妇给恶霸地主盯上,地主老财指使狗腿子把那女子掠至后宅大院,逼做性奴。怒不可遏的丈夫赶来讨说法,地主老财却恶狠狠地骂道:“穷根穷命的穷鬼,既然没钱没米抵租,就用你媳妇抵债,天经地义。快给我滚蛋!”那女子的丈夫抵死反抗,最后被打断胳膊丢到荒郊野外。

这事后来告到了当地官府。可是虽然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官府却不过是富人的官府,衙门也不过是富人的衙门,衙役是富人的走狗而已。狗官与土豪黑帮勾结,专门欺压穷人。就在一天夜里,几个狗子闯入院内,不由分说把那丈夫捆绑起来弄到野外,塞进一座枯井里。后来那女子悲愤之极,撞柱而死。

恽代英听罢,沉默良久,方说:“亦湘,为什么天下穷人总是受穷挨饿被欺负,因为老百姓没权没势。为什么老百姓没权没势呢?就是因为老百姓们都很穷,因为穷就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上不起学,不上学所以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做不了官,因此,只能由有钱人来做官,主宰这个丑恶的世界。天下乌鸦一般黑,有钱的人做了官,怎么肯为百姓办事情?这样循环反复,富人愈富,穷人永远穷,一辈接一辈,就是拔不掉这个穷根!”

“对,说得太对了。正是因为富人统治了世界,所以几千年来的社会都是剥削有理、压迫有理,老百姓没理!”

恽代英与董亦湘俩人越说越投机。当得知董亦湘在家人和亲戚的支持下,读了几年私塾后,就再也撑不下去了,他决定在乡下办学,办一个属于穷人的学校,让更多穷人家的孩子进校读书识字,接受教育。这次到老河口,是企望让一位在外做生意的亲友资助办学而来,可没成想此行得到的却是噩耗,那位亲友在三个月前已经因病去世,一家人也不知道去了何方。恽代英于是决定帮助董亦湘想办法。

在老河口的几年,恽代英一家的经济还算宽裕,父亲每个月给他们弟兄几个一些零用钱,而恽代英除去买新书,总是精打细算结存下一些。这次没多有少,也算能为董亦湘派上一些用场——恽代英拿定主意,回家面见母亲,向母亲说明了自己的主意。

陈葆云特别喜爱知书上进的孩子,见自己的儿子结识了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感到非常欣慰,便爽快地同意了恽代英的资助计划。不单是恽代英自己积攒的钱,母亲还拿出来平日里节省下来的膳食费,全部资助董亦湘办学……

从此,恽代英常与董亦湘书信往来。他们不但谈论农村农民农事,谈论办学进展情况,还时常寄去一些报刊书籍,帮助董亦湘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外国的巴尔扎克、莎士比亚,以及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